【Now新聞台】政府近年推出部分地皮時,地契加入需要取得綠色建築認證的條款,有業內人士批評,間接製造更多「發水樓」,甚至會導致住戶日後須承擔龐大維修費用。
這裏有花有草,種滿各式各樣的植物,鳥語花香,但並非公園,而是旺角一個新盤位於頂層的空中花園。這裏還有小型風力發電裝置,這些建設為樓盤取得綠色建築認證第二高的級別,連同其他豁免,一共換取逾60000平方呎「發水面積」。
馬鞍山一個項目更取得最高級別的綠色建築認證,有電動車充電器,亦有雨水收集系統,綠化面積佔總樓面面積約20%。
負責評級的綠色建築議會七年前推出有關認證,希望透過豁免面積的誘因,鼓勵發展商興建有綠色概念的樓宇。去年獲批認證的住宅項目有62個,較計劃推出首三年總和多一倍。
另外,近年又以啟德發展區作試點,在推出的六幅住宅地中,加入條款規定發展商須取得指定級別的環保認證。
有建築師質疑這些綠色建築的環保成效,又批評審批制度過於草率,無論獲任何評級甚至不予評級,項目均可取得豁免面積,間接製造更多「發水樓」。
香港建築師學會副主席何文堯表示,有關環保設施涉及的維修保養費用可相當龐大,涉及開支日後有機會需由住戶攤分,認為與其側重推行現有的環保認證,不如提倡建屋時,透過編排大廈朝向,增加自然通風及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