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不少食肆的餐牌上都會有些特別標示,主要是標明某些食物可能含致敏原,例如「N」代表堅果,又或者用「V」代表全素食,方便顧客選擇。隨着越來越多食物被證實是致敏源頭,餐廳日後要列出的清單可能越來越長。
英國《每日郵報》的報道,歐盟新法例要求食肆及外賣店清楚寫明,出售的食物是否含有14種致敏原;名單上除了有雞蛋、果仁、花生和牛奶等比較普遍的致敏原外,亦包括芹菜、魚、甲殼類,還有芝麻、芥末和大豆等,說得上是應有盡有。
這些都是歐洲人最常見的致敏原,專家認為有必要讓身患食物過敏的人知道風險,亦有專家認為名單容易令人變成驚弓之鳥,每當身體有毛病,便會以為自己吃錯東西,日後一些主要食糧例如小麥,可能會越來越少人吃。
食物中的致敏原會攻擊身體免疫系統,令身體出現腫脹、氣喘或疼痛等過敏反應,嚴重者更會影響呼吸,有性命危險。
研究發現,的確越來越多人對食物有過敏反應,但在求診人士中,四成人並非真的患有食物過敏,他們之所以皮膚痕癢,可能只是發炎的局部免疫反應,只需塗藥膏或保濕品便能解決問題,實在毋須過分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