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李光耀帶領的新加坡在周邊大國間掙扎求存,外交政策一向以平衡為主軸,不會靠攏任何一個大國。有政治分析員認為,李光耀對中美的態度在東盟成員之間有參考價值,但不會有決定性的影響。
新加坡是東盟的始創成員,1967年聯同印尼、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組成東盟,目標是促進區內和平和穩定。
李光耀曾經指出,東盟可能會進一步依賴中國市場,以至向中國傾斜。他又曾經在書中提醒東盟各國,要警惕中國可能構成的威脅。
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指出,東盟國家因為歷史、民族、宗教等因素,在政治上比較鬆散。它們對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大國亦有不同的立場,李光耀或新加坡對東盟的外交政策都沒有決定性的影響。他又指,新加坡外交政策的主軸是平衡,不會傾向任何一國。
許楨又表示,新加坡始終與美國所領導的西方體系較密切,多於與中國。新加坡直到1990年才跟中國建交。李光耀又在書中提過,不相信中國會取代美國的地位,其中一個原因,是社會主義制度不允許自由交流和思想競爭,中國的創造力將永不及美國。
不過,在李光耀當政的後期,新加坡一度為兩岸關係帶來突破。1993年,時任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及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汪辜會談。許楨指,李光耀在鄧小平、蔣經國時期成為兩岸一個溝通的渠道,但時至今日,無論是李光耀或新加坡,在兩岸關係的作用已經不大,因為它們已經建立了官方溝通渠道,毋須再靠第三方。李光耀的歷史任務已完成,就算逝世對兩岸關係都無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