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新聞智庫】比利時力抗全球經濟一體化

【新聞智庫】比利時力抗全球經濟一體化

【Now新聞台】歐盟與加拿大談判了七年的自由貿易協定,瀕臨告吹。

歐盟與加拿大由09年起,馬拉松式磋商的《綜合經濟與貿易協定》早在兩年前完成草擬,原定在十月底簽署,被形容為歐盟對外最野心勃勃的一項協議。

根據歐盟規定,要全體二十八個成員國一致支持,協定才能落實。

《綜合經濟與貿易協定》一旦生效,加拿大與歐盟成員國之間高達九成八的關稅將會撤銷,由農產品、豬肉以至汽車、航天業也能受惠。

支持的一方表示,協定有助打破貿易壁壘,促進貿易,令雙方貿易額增加兩成,加拿大商界在進入歐盟市場時,將獲得強而有力的支持,而歐洲的商家,預計每年可節省五億歐元的稅款。

這次協定觸礁,全因為比利時在國內無法達成共識。

比利時共分三大行政區,包括布魯塞爾首都大區、北部的弗拉芒大區及這次左右大局的法語區瓦隆大區。

瓦隆大區位處比利時南半部,約為十五個香港般大,人口約有三百六十萬,佔全國的三分之一,法語及德語是官方語言。

瓦隆地方政府指,協定對當地就業、社會福利及環保等方面帶來負面影響,拒絕支持通過協定。

瓦隆地區曾經風光一時,在工業革命全盛時期,是繼英國之後,第二個最工業化的地區,迅速發展的採礦業更是比利時當時一大經濟支柱。但時移世易,隨着行業逐漸式微,經濟轉差,失業率達百分之十二,是北部的兩倍。

全球經濟一體化,帶動自由貿易及市場的開放,有利亦有弊。

對瓦隆大區的民眾來說,全球化、自由貿易為他們帶來的更多的是失業、貧窮及貧富懸殊。

以美國重型機械製造商Caterpillar為例,公司先後裁員及關閉在當地的工廠,導致數千名工人失業。

拒絕加入與加拿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正是瓦隆大區對全球化的一種反抗,以一己之力阻擋全歐洲。當地不少居民也認為全球貿易是錯誤的事情,自由貿易對農民不利,只有大企業才有利可圖。

外界普遍認為《綜合經濟與貿易協定》的簽訂將為歐盟與美國的《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鋪路,打造全球最大的歐美自貿區,屆時帶來的影響,可能會更加大。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