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新聞智庫】寨卡病毒

【新聞智庫】寨卡病毒

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新聞智庫】寨卡病毒

【now新聞台】由蚊子傳播的寨卡病毒,肆虐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一帶。

在巴西,懷疑三千五百多名嬰兒感染寨卡病毒,導致腦部受損或患上小頭畸形症,最少數十人死亡。

感染寨卡病毒病徵與感染登革熱類似,包括發燒和出疹。寨卡病毒亦有機會導致嚴重併發症,如器官衰竭。寨卡病毒不會人傳人,主要由蚊叮傳播。埃及伊蚊被視為寨卡病毒傳播至人類的最主要傳病媒介,其他伊蚊如白紋伊蚊,亦有可能是病媒。

寨卡病毒上世紀四十年代在非洲被發現,人類感染個案最早可以追溯至六十年代。至於今次疫情,去年底在巴西爆發。其後有疫情蔓延迹象,至今美國夏威夷和台灣都有病例,相信個案都是由外地傳入。

巴西當局呼籲民眾考慮延遲生育計劃;美國疾控中心建議孕婦避免前往十四個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國家;本港衞生署亦呼籲外遊人士提高警覺,建議孕婦如非必要,不要到寨卡病毒持續傳播的地區。

寨卡病毒之所以令人聞風喪膽,是因為暫時沒有疫苗預防,亦沒有針對性藥物治療。人類唯一可以做的,是做好防蚊措施,盡量避免被蚊叮。有英國生物科技公司成功改造雄性伊蚊的基因,令牠們的基因變得有缺陷,未能成功繁殖下一代,希望藉此能夠大幅減少伊蚊的數量,從而遏制疫情。

伊蚊不只傳播寨卡病毒,亦會傳播登革熱和基孔肯亞熱。巴西天氣炎熱多雨,有利蚊子繁殖。當局希望盡快解決疫情,以免打擊旅遊業,尤其不希望影響到即將舉行的里約熱內盧奧運。

透過改造蚊的基因防範病毒傳播並非新鮮事,美國加州大學的生物學家成功修改瘧蚊體內的基因,令牠們不會再傳播瘧疾。科學家相信,當這種基因一代傳一代,假以時日,九成九的瘧蚊都不會再傳播瘧疾,有助全面遏止瘧疾傳播。

另外,英國亦有研究人員將特定的不孕性基因注入瘧蚊體內,令牠們的下一代幾乎完全失去生殖能力,相信只要再過數代,便能將這種蚊滅絕,一了百了。

改造蚊的基因,目前仍停留在實驗階段。有批評認為,假如將這些「人造蚊」野放,有可能干擾大自然物種演化,破壞生物鏈,造成生態大災難。改造蚊基因對人類和世界是福是禍,仍是未知之數。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