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阿棟有事求教】2023年大家可能記得以哈戰爭,不過如果在資訊科技界,就一定是 AI,而在2022年年底推出的 ChaGPT,更平地一聲雷,一間寂寂無名的公司破空而出,然後在兩個月的全球用戶已經超過1億人,破盡了所有互聯網公司的紀錄,它就是OpenAI。
有時我都好奇怪,明明2011年iphone apple siri有問有答咪已經好似AI,又或者2017年Google Deepmind即是現在開發Bard Gemini的公司,開發的人工智能系統 Alpha Zero 不是已經贏咗國際象棋世界冠軍。點解呢啲公司就冇乜動靜,反而讓OpenAI跑出來。
OpenAI開始靠10億美元,公司主席Brockman已經透過深度學習之父,一位法國睿加拿大籍科學家Bengio,招聘人工智能業界九位巨頭加盟,人工比美國職業聯,欖球明星還要高,即是以年薪百萬美元計算,比起當時google, facebook的人工高出兩至三倍。
因為背後資金強勁,所以吸引了很多這方面的人才,2016年已經推出OpenAI Gym,專門鍛鍊人工智能的演算法。2017年透過人工智能投資在雲端演算法上,也是這個項目開始就和微軟合作,因為雲端運算能力的費用,正正是他們的主要成本,所以在這一方面如果可以刪減,以及和有實力的合作夥伴一起去做,自然相得益彰。
之後三年正正就是Open AI 再發展產品上的黃金時代,透過大語言模型他們開始了GPT,也就是今時今日大家用到 ChatGPT 的整合資料,訓練架構基礎,和生成文字答案的方式;Dall-E,文字轉成為圖片的技術;CODEX專門編寫各類程式的工具,當然還有最近的Whispher,也是在這一段時間有雛形。
這些產品令到介面非常容易用,用以吸引個別用戶,不過也令到成本大大上升,於是必須敢於籌集資金,也因為這樣就開始了大型的商業合作,例如容許微軟在他們的 BING 中 套用 ChatGPT 模型。
當產品發展成熟,步入成熟期,他們就開始推出市場,但是這時候也有很多爭議,例如最重要的核心部份,並沒有開源,原因當然是以商業秘密為理由,以保障持續發展。
其實Google在2022年第三季,原本已經預備好推出 Bard,但因為發現列出的答案仍然有機會潛在種族或者性別歧視,所以就推遲。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因素就令到 OpenAI急需要搶頭啖湯以爭取注視,於是在第4季推出市場。結果一舉成名。
#aforadvice #阿棟有事求教
https://www.youtube.com/@aforad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