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場上對弈】補時絕殺的啟示 比賽未完絕不言棄

【場上對弈】補時絕殺的啟示 比賽未完絕不言棄

任何事情都要堅持到最後一刻。 (©AFP)

【Now Sports】在剛過去的周末英超聯賽中,車路士主場迎戰利物浦,最終憑藉年僅17歲的巴西新星伊斯迪方於補時5分鐘剷入致勝一球,以2:1擊敗對手,送予紅軍各項賽事3連敗。這一球不僅改寫比賽結果,更展示出運動員在高壓環境下仍能堅持到底的精神。對於正準備香港中學文憑試(DSE)的學生而言,這一幕正好提供一個具啟發的例子,讓我們從中反思何謂真正的「體育精神」——堅持、紀律與抗壓力。

撰文:陳弈圖

當比賽進入補時階段,雙方戰成平手,體力消耗殆盡,壓力亦達高峰。不少球員可能已心急等待終場哨聲,但伊斯迪方並未放棄,反而在最後一刻全力衝刺,接應隊友古古尼也的橫傳,剷入龍門完成絕殺。這一球並非技術最華麗,卻是最能體現「堅持到底」的精神。

對應DSE備戰,學生在模擬試失利、溫習進度落後時,往往容易感到氣餒。然而,正如球賽一樣,成績並非一錘定音,關鍵在於能否堅持到最後。每一日的努力,每一次的練習,皆可能成為你「補時絕殺」的伏筆。

本周挑戰任務:請同學於最疲憊的一天,堅持完成一項原本打算放棄的溫習任務,並記錄當中的感受與得著。

伊斯迪方的剷射動作與跑位判斷,並非臨場即興,而是長期訓練的成果。正如葡萄牙球星C朗說過:「你在訓練場上的態度,決定你在比賽場上的表現。」紀律不只是規範,更是令人在關鍵時刻能夠自動化反應、穩定發揮的基礎。

學生溫習亦然。每日定時溫書、整理筆記、練習試題,或許略感沉悶,但這些紀律可在考試當日轉化為底氣。當其他考生因緊張而腦袋空白時,你便能憑藉平日的訓練,冷靜應對。

建議策略:可參考運動員訓練時間表,規劃個人溫習節奏,例如早上安排閱讀理解訓練,下午處理數學題目,晚上回顧錯題,令學習更有系統。

補時階段的壓力極大,球員不但要應付體能消耗,亦要面對心理壓力。伊斯迪方能夠在此情況下保持冷靜,把握機會完成致勝一擊,正好展示出個人抗壓能力。

心理學研究指出,人在壓力下容易進入「戰鬥或逃跑」模式,導致判斷力下降。要打破此反應,可透過「正念練習」或「深呼吸法」幫助自己回到當下,提升專注力。

小知識:考試前5分鐘,可3次深呼吸,每次吸氣4秒、呼氣6秒,有助穩定心跳,減少焦慮。

最後,筆者想指出的是,伊斯迪方的絕殺並非偶然,而是堅持、紀律與抗壓力三者結合的成果。你未必是足球員,但你亦可以在屬於自己的「比賽」——DSE中,成為補時英雄。

考試並非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你可能不是一開始就跑得最快,但只要堅持到底、保持紀律、學懂抗壓,便有機會在最後一刻改寫命運。

作者簡介:

陳弈圖(Etto),17歲男孩熱愛足球、圍棋及扭計骰,自小喜歡文字,亦鍾情數字,愛隊是車路士。

電郵:etto803@gmail.com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