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DSE 2025|中史科要求考生分析大躍進及人民公社效果 考評局:大部分考生詳述負面未述正面

DSE 2025|中史科要求考生分析大躍進及人民公社效果 考評局:大部分考生詳述負面未述正面

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DSE 2025|中史科要求考生分析大躍進及人民公社效果 考評局:大部分考生詳述負面未述正面

【Now新聞台】今年中學文憑試各科的試題專輯出爐。考評局指,整體考生在中史科表現與去年相若,不過有部分考生混淆史實,又在答題時未有從正負兩面分析。

中史科分卷一必修及卷二選修單元,在卷一乙部三選一的題目中,其中一題要求考生分析「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化」兩場運動的效果。

考評局最新出版的試題專輯參考答案提到,「大躍進」期間,大煉鋼雖然達標,但原料和技術水平不足,產出的鐵質量不合規格,加上徵調農民煉鋼,影響農村日常生產。至於「人民公社化」運動,參考答案指人民公社進一步加強農業集體化,但就破壞了多勞多得的原則,令社員失去積極性。

考評局稱考生回答這題表現尚可,但分析效果時須由正負兩面描述,大部分考生能詳細描述負面效果,但不少人未能描述正面效果。

另外,卷二又有題目要求考生分析毛澤東的矛盾論和實踐論蘊含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作答人數只得1%。考評局形容考生表現差劣,缺乏基本認識,大多數只是抄下題目資料,隨意論述,亦有學生混淆史事與人物,「九一八事變」寫成「七七事變」、「珍珠港」寫成「珍寶島」等。

有中史科老師提醒同學答題時需保持客觀。

元朗商會中學中史科主任羅曉晴:「其實在現行的教材中,都有提及正面成效的資料,但的確無可厚非,我們現有教材都是集中比較多負面影響的論說。同學作答時要懂得審題,維持自己的客觀性,我們作為前線教師,都有責任引導同學要有多角度分析的能力。」

她建議學生要熟讀史料,應考時亦要清楚審題。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