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建造業失業率上升。建造業總工會稱,私人工程量急跌,釘板、紮鐵等工人受影響。建造商會則指,失業率上升因工種錯配,引入組裝合成技術後,組裝、吊運等需求增加,應培訓工人一專多能。
建造業最新失業率達到7.2%。有工會指,私人工程量懸崖式下跌,今年第一季與去年同期相比少了八成,即使政府建造工程上升,但主要是修橋補路,彌補不到差距。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思傑:「舊工程已起貨,新工程又沒有開工,失業率自然升高。評估接下來因為始終新工程情況不是太理想,到今年年尾或2026年會如何?會非常嚴峻。所謂開工不足,很多時,平均一個月開工16日左右已是很好,有些直程是數月沒有工作,正常情況下,一個月工作25至26日。」
周思傑又指,前期工種例如釘板、紮鐵、落石屎或低技術,年紀大的工人失業率會較高,加上又輸入外勞,建議政府正視最新個別工種情況,精準輸入外勞。
有商會就認為輸入外勞對失業率只有間接影響,又指工種錯配,新建造技術改變工種需求,應該培訓工人「一專多能」。
建造商會會長廖聖鵬:「MiC(組裝合成法)結構都在內地組裝,然後就運下來,在香港安裝及整合。當然這樣對釘板、紮鐵、現場施工工人需求減少,用另一角度看,就多了組裝、吊運及操控員的需求增加。市道不理想時,有些工人發覺真的面對就業困難,應該積極考慮上專業的課。」
廖聖鵬又提到,金屬棚架、操控機械人等新工種需要人手,建議工人可以考慮在這數方面提升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