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政府上月提交條例草案,建議設立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機制,社會上有不少反對聲音,擔心影響傳統婚姻及倫理關係,支持者則認為,社會應該為同性伴侶提供法律保障;條例通過與否,會帶來甚麼影響?
32歲的Dino是臨床心理學家,亦是一位同性戀者,這晚他與剛下班的另一半Gefforey在商場會合,再去餐廳買外賣,他們六年前在關島註冊結婚,之後在香港的教堂行禮以及擺酒宴請親朋。
政府有意設立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機制,他們認為是很小,但是重要的一步。
Geoffrey:「坦白說這個條例我覺得(容許的權利)已經非常少,都仍然有這麼大阻力,其實也在我的預期中,現在難得看到政府的立場,我不會說有所不同,是有少許改變,至少是一個好開始。」
假如條例通過,他們說會去登記。
Dino:「我可以向香港其他人說,現在政府承認我們,是制度裡的一個部分。」
就2023年九月,終審法院就岑子杰案頒下的判詞,政府在上月初向立法會提交《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建議設立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機制,讓年滿18歲並已於境外註冊的同性婚姻或同性民事結合人士,可以宣誓登記同性伴侶關係,之後可以參與伴侶醫療及身後事,包括獲取伴侶的醫療資訊向伴侶捐贈活體器官,以及辦理伴侶下葬、安置骨灰等。
立法會邀請公眾在上月底前提交意見,最後收到接近一萬一千份意見書支持設立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機制,接近兩成,反對的有八成。
香港性文化學會是其中一個提交反對意見書的團體,學會認為替代框架等於將同性伴侶關係納入社會體制,會為日後添加更多權益打開了一道門。
香港性文化學會事工總監鄭安然:「其實很多西方國家是註冊同性伴侶的制度,當時也排除有領養及人工生殖科技撫養小朋友的內容,但是之後把這個權利擴展,所以按歷史的經驗其實這是第一步。」
有爭取婚姻平權的組織就認為,替代框架可以小幅度地改善同性伴侶的權利,如果未能立法,會影響香港爭取國際人才。
婚姻平權協會共同發起人趙式芝:「我覺得現時香港特區政府,有一個機會展示給國際社會我們向多元邁進,法庭已經提供足夠空間給特區政府和立法會履行它的憲制責任,但是如果無法履行,請你告訴我這反映甚麼?」
下月27日,就是終審法院頒令要求政府確立同性伴侶關係替代框架的限期,條例通過與否會帶來甚麼影響?請留意星期日晚《經緯線》
經緯線報料熱線
nowreport@nownews24.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