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傳統文具店一間又一間結業,在網購、電腦化、AI等大趨勢下,經營文具店面對甚麼困難?有開業近九十年的文具店堅持守業,他們有甚麼方法留住客人?結業潮下,有年輕人逆市開文具店,原因又是甚麼?
何太及丈夫在九龍城經營了這間文具店接近四十年,他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購入這個舖位,何太說,當時區內文具需求很大。
文具店店主何太:「城寨仍未清拆時人口很多,出來購物的人比較多。八十年代那時仍有(啟德)機場,有些人送機、接機,會買些文具、買些筆送給朋友帶往外國。」
八十年代內地改革開放,不少本地工廠北移,香港的文具店亦受惠於開放的浪潮。
何太:「剛剛開放,很多人回內地開廠,內地還未有那麼多文具,文具又不是那麼好用,進口的(文具)比較好用,箱頭筆、原子筆等全部從香港買往內地。」
時移勢易,九十年代初,九龍城寨清拆,之後啟德機場搬遷,越來越多工廠北移,加上消費模式轉變,網購成為新趨勢,文具舖的生意大不如前。
三年前他們收到通知,店舖位置被納入市建局重建項目的範圍,最終上月初他們結束生意。
文具店店主何生:「經歷過那些(日子),所以很深刻,也沒有辦法,沒轉變便沒進步。對於數十年的街坊,有些不捨。歷史要變遷,沒辦法抵擋。」
傳統文具店相繼結業,不過有人逆市開店。
在台灣出生的Delia,十年前來香港攻讀數學博士學位,一邊做研究一邊教書。她認為過去的生活較單一,想挑戰一下自己。想起起兒時的夢想,去年於何文田開了這間文具店。為了維持一定收入,她的文具店同時也售賣雪糕。
文具店店主Delia:「如果我一併售賣雪糕,能吸引更多小朋友,有些小朋友來到,有些東西真的未曾看過,例如鉛筆刨,真的會問,這是甚麼?我想營造一個有幸福感的店舖,讓一些朋友過來輕鬆一下。」
選擇開文具店,Delia說還有一份小小的使命。
Delia:「可能某一代人,由出生起不會接觸紙及筆。我們要做的是,在它消失前把它留住,以後提醒自己它曾經存在。」
在網購、電腦化、AI等大趨勢下,經營文具店面對甚麼困難?他們有甚麼方法把客人留住?請留意星期日晚《經緯線》。
經緯線報料熱線
nowreport@nownews2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