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中美新」網約車平台混戰 議員斥政府10多年未修例令各方失保障

「中美新」網約車平台混戰 議員斥政府10多年未修例令各方失保障

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中美新」網約車平台混戰 議員斥政府10多年未修例令各方失保障

【Now新聞台】香港網約車市場除了營運超過十年的美國公司外,近年加入內地及新加坡公司。有立法會議員指,政府過去十多年未有修改法例配合市場轉變,令到消費者及司機都失去保障。

目前在香港營運中的網約車平台五花八門,除了可以召喚的士,不少應用程式都提供召喚網約私家車的功能。其中來自新加坡的平台去年開始試行服務,出行選擇包括「經濟型」、「經濟大型」,以及「豪華型」車輛,公司推出迎新優惠吸客,甚至跟信用卡公司合作提供乘車折扣優惠。

最近加入市場的還有來自內地的這一間,有「合作的士」及「包車價的士」選擇,甚至有預約跨境車服務,由港島出發直達深圳亦沒有問題。

至於在香港營運了超過10年、來自美國的這個平台亦再接再厲,逐步暫停旗下的士叫車程式運作之餘,亦在母公司程式不停推出多項只適用於網約私家車的優惠。

有立法會議員認為,網約車在香港有一定需求,但法例過時引致漏洞,對各方都缺乏保障。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張欣宇:「當一些平台存在之後,其實你檢視全世界大部分地方或大部分的大城市,都有修改法例去配合新的技術或新(出行)模式的出現,但香港在這方面,十多年都沒有做這件事。出現了不好的情況就是平台在香港營運,無論對消費者、車主或司機,甚至政府的稅收來說,全部都好像在『不存在』的狀態。一方面保障沒有這麼好,另一方面亦會造成壟斷的情況出現。」

張欣宇表示,新任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上台之後,政府對規管網約車有較明確的說法,期望今年年中或之前提出相關的立法框架,讓大眾討論。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