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三間巴士公司獲准下月五日加價,是三年內的第二次。當局解釋近16年巴士公司平均加幅,低於通脹。有立法會議員批評講法不合理,市民難以接受。
巴士公司相隔一年多又加價,九巴獲批加價4.3%、城巴加7.5%,而嶼巴就加6.5%。運輸署署長李頌恩星期二指,16年間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每年上升幅度為3%、家庭月入中位是4.2%,都比巴士每年平均加1.6%至2.2%為高。
事隔一日,她否認是要拉勻計算,又認為已考量多項因素。
運輸署署長李頌恩:「我們都是看自上一次票價調整時,營運環境、營運成本及收入變動,以及未來數年預測,每一個票價調整的申請都是獨立處理,我們希望再提供一個額外資料。長期來說,巴士公司加價情況和大圍環境的家庭月入中位數等指數變動的比較,有一個客觀資料給大家參考。」
有議員認為說法不合理,應該看近期數據來決定加幅。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恒鑌:「數據有不同表達,或者16年、26年、36年都可以,我們都是看近期吧,我覺得客觀一點看5年,過去5年(加幅)累積都是很高的數據。如要看數十年、十多年的數,相信市民比較難接受。今年再加價,是否應考慮這一年,我們的不同指數變動。」
有議員則指,巴士公司可以提供更多優惠,增加客源。
立法會議員(選舉委員會)陸頌雄:「來回程的優惠,現在只是很少數的路線有,如果多些來回程的優惠,同日上班下班都會乘巴士。另一個是月票的優惠,買了月票就綁定一定要乘巴士,相信對巴士公司有固定客源是比較大的幫助。」
陸頌雄又建議巴士公司在觀光點售賣周邊產品等,開拓其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