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新界西北接連有工廠因政府收地面臨搬遷,有受影響的經營者說即使找到新地方,也要經不同部門逐一審核,延誤搬遷進度。
這間起重機公司在屯門亦園村附近一幅13萬呎地經營了20多年。隨著洪水橋新發展區等多個大型發展工程陸續上馬,不少棕地作業者要配合收地搬走,這間公司也不例外。
政府的說法是不會「一換一」,若廠房覓得私人土地,當局樂意簡化規劃和行政手續,但負責人說花了三年時間,才在天水圍找到一處較偏僻的地方,城規會6月批准修改臨時土地用途,至今仍未可搬入新地。
力營重運有限公司負責人簡正強:「最大問題是之後有很多環保、渠、道路等要求(待審核),相信會令搬遷時間延誤。若有一條龍服務做到簡化程序,政府再來收地,大家就可搬去別處,就不會阻礙社會發展。」
全港1500公頃棕地,800公頃面臨政府收回清拆。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認為政府在規劃發展時,應先考慮如何安置居民和作業者。
立法會議員(新界北)劉國勳:「以往政府部門的思維是『就手』,往往如何安置住戶或廠戶不是最核心關注,最關心是何時開始工程、工程的安排是怎樣,變成廠戶或寮屋住戶的搬遷安置都要遷就工程。在覓地、程序審批支援,之後的一站式不同部門。例如渠務署、運輸署和地政等部門的協調,政府都可幫忙。」
他又說,雖然政府有預留用地給較先進的工業或創科產業,但忽略了一些民生行業或「老字號」,期望政府規劃時考慮預留部分土地給這類作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