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市建局斥資五億活化中環街市,保留了原有的檔口及中庭設計,並加入綠化和公共休憩空間,現時已租出八成商店,明日開始試業。
米白色的外牆是仿效落成初期使用的顏色,希望重塑當年建成時的模樣,現時這座中環街巿屬於第四代,1939年建成,橫向的流線設計,簡單、實用的,包浩斯建築風格,體現在一排排的窗戶,大型中庭可以通風,引入自然光。
過往讓前往街市的市民,停泊單車的位置加入綠化元素,成為公眾休憩空間,供行人上落的主樓梯復修後保留圓角及引入大量自然光設計,為安全及法例考慮加裝了扶手。
規劃及設計市建局總監區俊豪:「新舊要分明,不要假裝加進去的東西要可逆轉,即使假設日後法例上不要求有這樣的扶手,這件東西是可以移除,而不破壞本身要保存的東西。」
中環街市復修前丟空了數年,檔口日久失修,天花滲水、批盪剝落。
原本設計有二百多個檔口,市建局保存13個狀態較好及不同種類的攤檔,例如這個魚檔,可以看到當年儲水缸、魚缸及工作枱的設計,每層超過140條柱,連同窗戶形成柱網風格,如今變成社區活動空間。
地面濕滑的告示下,隱藏著過去數十年多番修改的痕跡,日後多個位置會加入二維碼,讓市民了解背後的小故事。
以前的辦事處變成詢問處,新增的店舖以仿水磨石飾面,呼應主樓梯的水磨石設計,當年傳統的「上海批盪」飾面,亦重現眼前「左上右落」記緊要跟隨。
主樓梯的油漆顯得斑駁,不是復修工作未完成,而是市建局希望盡量保存完好、仍有顏色的油漆,希望做到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