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北京垃圾分類實施半年,根據條例分開四種垃圾:綠色是廚餘;藍色是可回收,例如紙;紅色是有害垃圾,例如電池和光管;紅藍綠都不適用就放入黑色桶,民眾正逐漸適應中。
北京市民:「一般也沒有太多東西,就是生活垃圾和紙碎、廚房垃圾,沒有太多其他垃圾。(覺得挺方便?)還可以吧,只是習慣就好了。(半年來已經習慣?)我們實施的時間不長,自己還是在注意中。」
市民:「應該要環保,我覺得人人有責。(有否看過其他人將其他垃圾放錯回收桶?)也會有,但是小區有協管員,小朋友也接受教育,我們的小區做得還是不錯。」
不過我們觀察另一小區,因為有居民懶得分類,全部丟入黑色箱,要工人把可回收的紙皮箱取出。拋棄廚餘的綠色箱同樣夾雜其他垃圾,膠袋、膠盒、包裝紙皆有。
綠色和平廢棄物與資源項目專家劉華:「它混合其他垃圾會影響到工場整體運作、廚餘分解、回收、後續處理,令整個廚餘處理過程、垃圾處理效果變得非常差。另外,若前端不好好分乾淨,後端成本會增加很多。」
北京市政府總結半年成效,指廚餘分出量由條例實施前每日約三百噸,到十月加至每日近四千噸,即廚餘分出比率近兩成,形容交出「亮眼成績單」。
不過有環保團體質疑數字的準確度,因為以4千噸廚餘是所有廚餘的兩成計算,即有1萬6千噸廚餘當一般生活垃圾處理。
劉華:「意味着接近一萬六千噸廚餘沒有分出來,還有一萬六千噸其他垃圾被處理掉,總共每日近三萬兩千噸垃圾需要被處理。我們從政府其他渠道取得的生活垃圾產生總量,每天應是二萬八千噸左右,意味着數字有近四千噸垃圾差異。」
綠色和平指,最早實施垃圾分類的上海廚餘分出量達一萬噸,北京現時不及上海的一半。
除了加強宣傳,例如現有在升降機播放宣傳片,他們認為應提供更多日常操作的指引。
以廚餘回收為例,綠色和平建議,除了在回收桶附近貼標語,說明甚麼東西可放入之外,還要提醒民眾不要整袋廚餘扔進桶 ,應把廚餘直接倒進桶內,減低廚餘雜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