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林鄭月娥及問責團隊的薪酬再次成為抗疫戰的談論焦點。
年初社會已鬧出要求高官減薪訴求,而林鄭與班子以捐薪代減薪向公益金捐出一個月薪酬,避開問責意味,以示同心抗疫。事隔個多月,外界發現預算案中林鄭年薪有12萬的加薪預算,正當外國政府帶頭減薪,林鄭班子人工不減反加,泛民及建制派在特別財委會齊聲發炮。
政府急忙撲火先在深夜出稿解釋,林鄭再在行會前回應傳媒,指加薪是按機制定期調整,並非在疫情嚴峻時提出加薪,又指立法會議員亦有份加薪,書面回應更「溫馨提點」,加薪機制是獲立法會通過。
對於港府的回應,有建制派批評是火上加油,形容是「長者綜緩風波」翻版,將爭議措施的責任推給投支持票的議員。
有建制派議員指,按通脹調整薪酬是17年通過,當年根本無法預視有嚴峻疫情,不應凡事推卸給立法會,又指不少企業高層都主動減薪,問責高官更應有行動,以示與民共度時艱。
事實上,上次捐薪給公益金已亦令部分問責官員質疑效用不大,抗疫意味不濃,不足以息民憤,有添馬艦中人則評估,捐薪是政治正確,但策略不當,政府有需要調校策略,否則火頭只會繼續燃燒。
有政界中人留意到林鄭回應記者指,個人對薪酬持非常開放態度,笑言若果最終都要減薪,當初可謂「白捐」月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