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米埔和后海灣一帶濕地,為來港過冬的候鳥提供重要的覓食和棲身之所,1995 年起更被評為「拉姆薩爾濕地」,其生態價值受國際認可。不過,近十年多個雀鳥數目均錄得下跌趨勢,加上政府提出以公私營合作模式發展新界濕地和魚塘,當中不少具發展潛力的地段,都位於米埔附近,今集《經緯線》會探討候鳥的棲息地正面臨多大威脅。
在冬天,六點半才剛剛天亮,柯嘉敏跟同事已經出動。要點算成千上萬的飛鳥,用的是最傳統又最簡單的方法。
米埔和后海灣一帶的濕地和泥灘,養活不少難得一見的本地物種,同時亦都為來香港過冬的候鳥提供覓食和棲身之所。
在1995年,這裏被評定為「拉姆薩爾濕地」,生態價值獲國際認可。成為「拉姆薩爾濕地」要符合多項條件,其中一樣是要經常有最少二萬隻水鳥在這裏棲息,不達標的話,有可能被除名。
他們和「香港觀鳥會」各自都在米埔和后海灣一帶定期做雀鳥統計,兩間機構的普查都發現這一帶的雀鳥持續減少,例如水鳥的數目十年前是高峰,全年有五萬多隻,逐步滑落到近年的三萬多隻,而同期來米埔過冬的鴨亦由三萬五千隻跌至萬餘二萬隻。
到訪米埔的雀鳥持續減少,星期日晚播出的《經緯線》會與大家探討為甚麼米埔不再是牠們的避寒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