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政府每年收集約1.6萬公噸海洋垃圾,有環保團體利用定位系統,研究這些垃圾從何而來,並將相關數據提交政府,希望有助解決海洋垃圾的問題。
鯉魚門三家村水退時,汽水罐、膠樽、膠袋在岸邊隨處可見。政府每年收集到1.6萬公噸海洋垃圾,這些垃圾從何而來,漂浮路徑又如何?
世界自然基金會與中學生六月至七月,在全港11區多條河道及渠口,放下共110個用蠟包著GPS定位儀器,追蹤這些「模擬垃圾」的位置。
調查發現四成會流入河流,其中一半會最終會流出大海,成為海洋垃圾。部分「模擬垃圾」由鯉魚門三家村漂到台灣,亦有由大澳及葵涌漂到澳門。
這個計劃由環保基金資助,團體將公開研究數據,亦會向政府提出解決方案。
為了減少對大自然損害,研究人員最初將追蹤儀器放在椰子殼內,但發現信號傳送不理想,之後選擇使用可自然分解的蠟,亦在上面貼上聯絡方法,希望市民海邊撿到時可交還他們循環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