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過去二十年,恒生指數經歷大起大跌,港股的組成亦起了根本性的變化。
隨着內地加強改革開放,鼓勵更多國企及民企到海外集資,香港成為了中資企業最主要的集資中心,令香港曾經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新股集資額最高的市場。港股市值由1997年時3萬多億增至2017年5月逾28萬億元,大升8倍,同時中資股的比重亦逐步增加,佔港股的市值20年間,由一成六躍升至約四成,中資股總數增至逾1000隻。
回歸前,藍籌股中只有兩隻中資股:中信泰富及粵海投資,到今時今日已增加至27隻,而中資股的平均每日成交在過去20年亦升近一倍,佔每日成交比重接近五成。
中資股地位愈來愈高,港元及港股走勢從緊貼美國經濟周期改為更受內地資金及經濟左右。憧憬內地資金來港,2007年的港股直通車就將恒生指數推升至三萬點以上的歷史高位,但結果計劃急剎停,之後一年又遇上金融海嘯,恒指曾跌至一萬點邊緣。
2014年後,滬港通及深股通相繼開通,中港股市進一步融合,內地資金充斥港股,不少內地評論更稱內地資金要搶奪港股話語權,包括中國內地在內的香港以外個人投資者比例,由1997年的只有百分之2增加到最近一次調查的百分之8,反觀本地散戶比例由四成一降至不足兩成,來自內地的資金大增,增加了監管的難度。
近年不少股份均被內地股民炒起,導致股價相當波動,而部分中資股的公司治理質素同樣受到關注。早年中信泰富「炒燶」外匯事件,惹來市場詬病,其後大股東押股借貸、帳目有問題等事件屢見不鮮,監管機構亦不得不正視問題,近年全方位加強監管,期望保持香港過去一直保持的國際金融中心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