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新聞極客】確認難民身分需時長因人手不足

【新聞極客】確認難民身分需時長因人手不足

【now新聞台】本港目前有超過一萬一千宗難民免遣返聲請,兩年間積壓個案增加超過四千宗。《新聞極客》發現審批程序冗長,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處理法援及翻譯人手不足。協助難民的團體就希望,社會不要標籤所有難民申請人都是假難民。

深水埗一帶有不少南亞裔人士從事搬運工作。一有貨車到達,工人便會上前分貨。當中有多少人是合法在香港工作?真假難民又怎樣分別?

在香港,只有極少數人最終獲確立難民身分,等候外國收容。

Amal曾經是斯里蘭卡反對派軍司令,其確認難民身分的過程長達10年,大部分時間是等待聯合國審批。Amal的個案在2014年轉由入境處統一處理,終於確認難民身分,但仍未有外國答應收容。

在埃及當記者的Poules同樣等了又等,過去三年只是分別會見法援律師及入境處職員一次,而律師更曾忘記把其受傷的片段呈交入境處。

確認難民身分為何要這樣久呢?

本港目前約有480名當值律師,輪流為聲請者提供服務,每天要接13宗申請。至於翻譯員,入境處只有9人,負責翻譯印度語、孟加拉、烏爾都及印尼語,索馬里翻譯員只有一名。

入境處於14年3月接手統一處理難民酷刑等聲請,當時已經有6699宗積壓個案,今年個案增至11000宗。申請人一般要在7星期內交表格,之後再等候約13星期安排會面,入境處再用5星期考慮。平均半年完成處理一宗個案,但實際情況並非這樣。

保安局的文件指,部分假難民以找不到翻譯員、身體不適或想找更多證據為理由,拖延申請。

因應個案積壓,入境處過去數年增加一倍人手,今年亦會加兩個首長級職位。不過有立法會議員認為,關鍵的增加前線資源。

協助難民的團體希望,社會不要標籤所有難民申請人均是假難民,其實他們也想審批快一點。

積壓的免遣返聲請個案需時處理,但新申請可能每日增加,當局在今年首三個月截獲非華裔非法入境者近千人,當局亦正研究修例,在源頭打擊非法入境人士。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