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com】內地近期爆發基孔肯雅熱疫情,因為蚊子(白紋伊蚊)是傳播這個疾病的媒介,令人特別關注蚊蟲滋生的問題。除了傳播疾病外,其實有不少關於蚊子的有趣知識與歷史文化。
細細隻的蚊子是地球上其中一種「最攞命」的動物,每年因蚊子傳播疾病(如瘧疾、登革熱)死亡的人數高達數百萬。
雌性蚊子才會吸人血,因為需要繁殖產卵的營養;雄性蚊子是「食齋」的,主要吸植物汁液、花蜜。
蚊子的壽命很短,雄蚊一般1至2周,雌蚊可達一個月以上,而且繁殖力驚人,每次可產下100至300粒卵,發育快速一周就能變成成蟲。
蚊子可以在暴雨或風中依舊飛行無礙,一滴雨水的重量可達蚊子體重的50倍,但牠們「借力打力」根本不會被砸死。
古代蚊刑歷史
所謂「蚊刑」,是中國古代一種非常特殊和殘酷的酷刑,最早出現於春秋時期,由齊桓公發明。齊桓公某日午睡被蚊子騷擾,忽發奇想:「百姓豐衣足食,但蚊子卻還飢餓。」他發現有些蚊子就跟朝廷上的貪官一樣貪得無厭、不知足,吸一口血還不夠,接著又一口一口不斷吸食,有的最後被一掌拍死,有的竟吸血太多「爆肚」而死。他找來管仲商議,於是衍生成「蚊刑」,專門懲治貪官。
受刑的人會被脫光衣物,綁在蚊蟲密集的沼澤、樹林之中餵蚊,在夏夜讓大批蚊子肆意叮咬一整晚。受刑者無法掙脫,除了忍受極癢和皮膚腫脹外,也可能因蚊蟲叮咬過敏、及疾病感染而死亡。
蚊刑規定,「天亮不死者放生」,若能熬過一夜即算無罪釋放,但歷史上大多數人都撐不過天亮。現代科學角度來看,人被蚊子吸血不太可能吸「乾」致死,更多可能因大量叮咬引起過敏症狀,或者蚊子作為病毒媒介,把瘧疾、黃熱病等傳染給人,最終致命。
說了那麼多關於蚊子的資訊,最重要還是滅蚊防蚊,即睇衞生防護中心的「預防蚊傳疾病」的影片了解。
預防蚊傳疾病 不求人
慎防一叮 防蚊防蟲我至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