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com】「學與教博覽2025」本周三(2日)至周五(4日),一連3日在灣仔會展舉行。有參展商舉辦人工智能AI創新教育活動,圍繞STEM教育與AI應用呈現創新實踐,並公布全新免費的AI學習系統,冀幫助學生自主學習,18所學校將於新學年起使用。活動同時向6所學校頒發STEM獎學金。
興倫實驗學校有限公司本周三(2日)主辦「AI創新教育」活動,吸引近百人出席,來賓包括香港數理教育學會主席李志文、多間中學及大專院校代表。
專題講座:「AI以人工智能優化電子學習:從概念到設計與開發教育Al」
活動焦點之一,由教大科學與環境學系客席教授楊友源圍繞人工智能主題主講,介紹 AI 技術分類及底層技術,並展示他與團隊新研發的AI系統,可通過「AI助教」「智能書僮」功能,結合檢索增強生成技術整合240個理化生數學模組,構建自適應考試訓練題庫,實現個性化學習支持。
系統可擔當學生的小導師,學生可以在平台上問功課,輸入題目後,經過AI約一分鐘運算便會得出答案。學生亦可以查詢當日的天氣,系統將篩選及整合各網站的內容後,便會生成答案。系統亦提供情緒輔導功能,如學生和老師輸入當日生活不愉快或不如意等字眼,系統會生成遇到困難的解決方法及求助方法,並會顯示打氣語句,為學生加油。
系統同時支援老師製作教案及批改功課的功能,例如老師上傳學生的作文文檔到系統中,系統可以識別文章中的錯字及需要改善的地方,減輕老師的工作量。
他強調新Al系統開發基於自主學習理論與元認知學習框架,以「激發學生潛能、培養自學與反思能力、養成持久自學習慣」為教學理念,同時將「守護學生心理健康、預防網絡欺凌與電子成癮」納入技術框架。
興倫實驗學校表示,未來將持續以技術創新推動教育模式升級,聯合學校一起探索「AI教育」的多元可能,在提升學習效率的同時踐行全人教育理念,為香港及大灣區教育創新注入新動能。
跨區域教育合作啟動
新Al學習平台面世,此後將進入到應用階段。活動舉行合作授權儀式,宣布18所學校新學年起落實使用該系統,香港數理教育學會主席李志文頒發授權證書,標誌著「以學生為中心的電子學習系統」在全港落地。
合作學校包括:
分區/學校
北區/中華基督教會基新中學
觀塘/天主教普照中學
油尖旺/天主教新民書院
深水埗/佛教大雄中學
沙田/佛教黃允畋中學
灣仔/佛教黃鳳翎中學
離島/長洲官立中學
屯門/南屯門官立中學
南區/香港仔工業學校
葵青區/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陳南昌紀念中學
大埔/神召會康樂中學
西貢/馬錦明慈善基金馬陳端喜紀念中學
黃大仙/救世軍卜維廉中學
元朗/圓玄學院妙法寺內明陳呂重德紀念中學
中西區/聖士提反堂中學
荃灣/聖公會李炳中學
九龍城/聖公會聖匠中學
東區/漢華中學
6所學校獲得STEM 獎學金
活動同時舉行 STEM 獎學金頒發儀式,以嘉許學校在推動STEM教育上的不遺餘力,得獎6所學校及機構分別是,大埔三育中學、香港教育大學、創知中學、華南師範大學、圓玄學院妙法寺內明陳呂重德紀念中學及聖若瑟書院。
推廣以學生為中心的電子學習系統
公司董事及行政總裁黃啟杰致辭時,指「學校的核心使命,是在高中教育領域推廣以學生為中心的電子學習系統;堅信校園環境不僅是知識傳授的場所,更能為學生提供品德塑造、社群互動、體健發展及情緒調適等多維度的學習經歷,從而完善全人教育的理念。基於學校環境對學生成長的關鍵性,我們通過與正規學校協作,提供優化的合作方案,以滿足自主式電子學習模式的根本需求。」
太極創新求變追上人工智能步伐
為迎合人工智能這個大趨勢,傳統中華文化太極也融合了AI元素,興倫信息有限公司通過科技將「氣沉丹田」、「虛實轉換」等傳統招式與人工智能、感測器技術等現代科技相融合,研發出「太極推手機械人」、「太極智能墊」,冀可作為教學工具,增加學生對武術和傳統文化的興趣,同時在對練過程中鍛鍊身體協調及反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