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斷定敘利亞政府使用化學武器。美國表明有限度懲罰敘利亞,但不想推翻總統巴沙爾的政權。
美國近年捲入多場戰爭,將多個政權推翻,但今次顯得很猶疑。2011年,利比亞爆發內戰。西方國家與強人領袖卡達菲,劃清界線,以北約為首向當地出兵,結果卡達菲倒台被殺。
2001年和2003年,爆發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美國調動大軍作戰。其中阿富汗戰爭是美國以反恐之名,對阿爾蓋達組織和塔利班的戰爭。阿爾蓋達領袖拉登最終死在美軍手上。
美國當年一意孤行,揮軍阿富汗和伊拉克,但伊拉克在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後,反而更亂,穆斯林世界對美國的仇恨更深。所以今次支持攻打敘利亞的阿拉伯國家不多。美國為了這兩場戰爭,亦付出沉重代價。國民都不想美國捲入另一場戰爭。民意調查顯示,六成美國人反對介入敘利亞內戰,支持不足一成。
英、美等國家,先後多次在聯合國安理會提出針對敘利亞問題的決議案,但遭中國和俄羅斯反對。英國原本準備提出新的決議草案,譴責敘利亞政府使用化武,並且要求安理會授權,採取必要措施。不過因為中俄反對,未有正式提出。
身為美國盟友的英國,態度開始有變。他們想聽取聯合國調查團的匯報,再決定是否採取行動。當地有民調顯示,過半數受訪英國人反對向敘利亞動武。而另一個盟友法國,各政黨在這個議題上意見分歧。
另一個要考慮的因素,是敘利亞現時內戰派系林立。戰鬥力最強的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分子,並非親美派系。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亦稱,華府在敘利亞欠缺利益代表,巴沙爾倒台後,都不知道要支持何方。
由於敘利亞境內藏有的化學武器,分散在多個城市,但這些城市是否全部由政府軍控制,外界很難掌握。所以巴沙爾下台,未必是防範化武擴散的好方法。化武一旦落入恐怖主義勢力手中,國際社會要付出的代價,可能會更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