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歐盟及歐洲多國政府近月推出多項措施,招攬美國高等學府人才。不過有學者質疑,這些計劃規模有限,而且美國專才移居歐洲後,估計收入最少減半,搶人才成果有待觀察。
美國特朗普政府展開第二屆任期後,以沒有應對校園反猶活動為理由,削減哈佛大學數十億美元撥款,並禁止招收海外學生,其後暫緩。學術界氣氛緊張下,各國紛紛向美國學術專才招手,特別是科研界。
歐盟上月公布,在2025至27年度推出值5億歐元的「搶人才」獎勵計劃,吸納全球科研人員,期望到2030年,歐盟成員國實現研發投入佔國內生產總值百分之三。
而親身招攬學者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資助1.15億歐元協助外國學者移居法國,更揚言「喜歡自由的話,就來助我們保持自由」。
英國政府就提供5千萬鎊資金,用於資助研究。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為美國研究團隊開設新的職位,每筆資助約300萬美金。挪威亦向美國學者設立約值1000萬美元基金,而荷蘭計劃撥款3000萬美元設立基金吸引科研人才。
不少美國學者受到吸引,向歐洲院校「敲門」。法國南部艾克斯馬賽大學向外國學者承諾,可以自由進行研究,不受干預。大學聲稱保證計劃推出三周後,已收到300份申請,包括來自美國哈佛、耶魯、哥倫比亞大學等頂級學府的研究人員,研究範疇包括氣候變化、傳染病,以至性別和移民等社會科學議題。
不過倫敦大學學院有學者認為,歐洲各國推出的吸引學術人才計劃流於規模太小、為期太短,認為發展科研需要有長遠計劃,穩定及可預測的環境。
而對於學者個人而言,若美國學者若移居法國,收入隨時只有美國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歐洲搶人才成果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