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日本軟件工程師創造初步表情符號

日本軟件工程師創造初步表情符號

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日本軟件工程師創造初步表情符號

【Now新聞台】日常同朋友透過智能手機通訊經常都會用表情符號代替冗長的文字,有專家認為它傳遞訊息的能力巨大,未來可能成為人類的共通語言。

民眾:「很多時都會用,當我談及喜歡的事物時,會用『心心眼』的表情符號。」

民眾:「當我想分享感受時,我會用大哭來表達感激。」

智能手機有逾三千個表情符號,說不同語言的人都可以用它傳情達意,日本軟件工程師栗田穰崇1999年參與電訊公司,開發手機傳送電子郵件的功能,但首要克服的是手機屏幕比電腦小很多,用戶調查又發現最受歡迎的尺寸只能顯示48個字,他全靠舊款傳呼機LCD屏幕這個心型符號得到啟發。

栗田穰崇:「傳呼機能顯示日文字,銷情不理想只因沒有心型圖案,那時我在想如能創造心型圖案,在我們的手機傳訊功能可能很有用亦能刺激用量。」

他首先計算出手機屏幕最多可以顯示12乘12格,即是144個像素點,再在草稿紙上創造出不同的表情符號,第一個就是心型圖案,哭與笑的樣子直接了當表達到內心感受。

火車站是另一個靈感來源,新幹線列車、車站指示牌全部都是素材。

甚麼圖案能表達到用戶位置?答案是打高爾夫時用的旗桿。

栗田穰崇在一個月內創造出176個表情符號,最後一步要測試手機能否傳送和接收得到。

表情符號一推出市場就大受歡迎,2010年蘋果的智能手機將它發揚光大,現在不單有動感,還有聲音效果,亦可按用戶喜好變換不同造型。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