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發動今次軍事政變的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曾經指揮政府軍鎮壓羅興亞人,分析相信他發動政變是要鞏固政治權力。另外,有分析認為美國總統拜登若果要追究政變的責任,可能令緬甸進一步向中國靠攏。
敏昂萊最初為外界所認識,是2007年血腥鎮壓緬甸的反對軍政府示威。
緬甸在2011年走向民主,但剛就任國防軍總司令的敏昂萊銳意將軍隊現代化,由中國、俄羅斯等買入大批裝備。
2017年,敏昂萊領導軍方鎮壓羅興亞人,導致七十多萬人逃亡到鄰國孟加拉,受到國際社會譴責。美國亦制裁敏昂萊和多名軍方領袖,非洲國家岡比亞入稟海牙國際法院,指控緬甸涉嫌種族滅絕。
今年中就滿六十五歲的敏昂萊到了強制退役年齡。有澳洲的分析家表示,敏昂萊一直暗示退下來後想以平民身份參政,這樣就要靠親軍方政黨的支持才能攀上高位。但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在大選中大獲全勝,令敏昂萊意識到靠選舉難望掌權,所以拒絕接受選舉結果,發動軍事政變。
彭博的分析指,敏昂萊同中國關係友好,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上月到訪緬甸訪問時,形容兩國是「兄弟」;中國援助緬甸國家疾控中心和醫護培訓中心的項目亦在同一個月動工。
如何應對以敏昂萊為首的政變對美國總統拜登是一大考驗。《華爾街日報》引述分析指,拜登如果對緬甸實施廣泛經濟制裁,最終受損的是緬甸民眾,況且美國和緬甸的貿易規模很小,及不上中國每年數十億美元。
分析認為,美國任何舉動都可能刺激緬甸進一步向中國靠攏,同時亦會加劇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