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繼深圳後,蘇州市政府上周末向市民發放二千萬數字人民幣,試行以數字貨幣消費。有本港學者指,若日後廣泛使用,可節省跨境支付衍生費用,政府亦較易監察貨幣流動。
預先安裝好「數字人民幣」應用程式,用戶若是十萬名幸運兒之一,就會收到二百元人民幣紅包,在約兩周的活動期間,到蘇州過萬間指定商戶包括超市、餐廳等,碰一碰感應裝置或掃瞄二維碼就可以付款,甚至無網絡情況下都可以離線使用。
蘇州市民:「有兩百塊錢,特別開心,我還特地截了個圖發朋友圈,好多朋友點讚。」
蘇州市民:「比較驚喜,因為本來以為不會中的嘛,這是一個新支付方式,以後可以多多嘗試。」
數字人民幣由人民銀行發行,跟實體人民幣一樣都是法定貨幣,但有別於電子支付平台,類似的「銀包」要連接銀行帳戶才可付款,數字人民幣就是「銀包內的貨幣」,跨境支付時可省卻銀行手續費等。
中大商學院國際貿易與中國企業課程聯席主任李兆波:「除了匯率以外,本身以往做一些跨境匯款其實手續費都幾高,但如果你本身已有數字人民幣,現時做匯款的話,應該費用是可以減至最低,對於企業來說,如果頻密的話,可以大大減低營運成本。」
本港金管局早前表示,人行正積極準備在香港測試以數字人民幣作跨境支付,約二百名銀行員工及商戶參與。李兆波指日後若廣泛使用,政府會較易追蹤到貨幣流動。
李兆波:「數字人民幣始終政府的角色,參與是多了的話,比較容易掌握這些數據。數字人民幣最大的好處就是追蹤到一些犯罪的行為,譬如假鈔,另外就是一些恐怖主義、洗黑錢這些。」
他又指,數字人民幣在內地普及都要至少一至兩年,相信短期內不會在本港大規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