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號創下全球同類型載人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中國的最終目標,是下潛一萬一千米深的海底。西方輿論就關注,中國將蛟龍號技術應用在軍事上。
蛟龍號突破了七千米的下潛深度,意味著中國能夠觸及全球百分之99.8的海底。
海試現場總指揮崔維成說,蛟龍號令中國進入了世界載人深潛的高技術俱樂部,最終目標要製造11000米級載人潛水器。
其實,中國深海事業起步較晚, 1995年「大洋一號」才第一次執行遠洋和大陸架勘探任務。
相比之下,美國在1964年就建造「阿爾文號」,可以下潛4500米。法國、俄羅斯和日本同樣掌握深潛技術,日本的潛水器,曾下潛到六千五百多米深。
美國著名導演占士金馬倫,早前駕駛「深海挑戰者號」在馬里亞納海溝下潛至10898米。但專家指出,「深海挑戰者號」主要用於探險和攝影,體積較小因此抗壓力大。
但蛟龍號是作業型載人潛水器,專門進行深海科學研究,搭載的成員及設備較多,因此這次成功是史無前例的。
但不少西方媒體都著眼於,蛟龍號具有強大的軍事潛能。分析指蛟龍號在通信遙控、電子、機械等方面的技術,都可以用於軍事,特別是研製深海潛艇,改進外殼和高速水聲通訊功能。
而蛟龍號既然能夠完成水下各種礦物、海底地質、地貌等的科學探測,亦能透過深潛,掌握深海的各種情報。
《華爾街日報》指出,蛟龍號可用於剪斷海底電纜、截取信息、收繳海底的外國軍備武器,或維修、援助海軍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