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外界擔心《紐約時報》詳細披露告密者的資料最終會令他的身分曝光,質疑報章做法。《紐約時報》解釋,鑑於特朗普攻擊告密者的可信性,決定有限度公開他的資料,協助讀者作出判斷。
告密者是一名中情局人員,他曾被短暫派往白宮工作,熟悉烏克蘭事務。
這些資料是《紐約時報》率先在星期四獨家披露,告密者代表律師拒絕評論報道。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律師和美國官員都曾要求傳媒克制,以告密者私隱和安全為前提,不要披露他的訊息,《紐約時報》承認,收到很多讀者投訴。
部分人士屬國安和情報人員批評紐時的做法,是不顧告密者安危,同時亦會造成寒蟬效應,令一些潛在告密者「封口」。
究竟《紐約時報》是基於哪些原因,冒險作出報道呢?
報章執行總編輯巴奎特就事件解畫,指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攻擊告密者的可信性,因此決定有限度公開有關告密者的背景,協助讀者自行判斷他是否可信。
隨着特朗普在一個場合上直指告密者和提供消息給他的人行為如同間諜,威脅要找出「內鬼」後。
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希夫坦言,擔心告密者的安全,承諾會盡力保護他。他早前透露告密者願意到國會作供,反映了他有身分曝光的準備。
《政客》雜誌報道,根據美國過往經驗,投訴政府的告密者公開身分後,不少都下場慘澹,很多人被起訴,而且幾乎無法再擔任公職。
國家安全局前高級官員德雷克是其中一人,早於「斯諾登風暴」爆發前,他已經在2000年按機制作內部投訴,指出局方大規模侵犯國民私隱的問題,2002年聯同另外三名同僚向國防部檢察長辦公室投訴。
2007年,聯邦調查局根據投訴資料,突擊搜查四人的住宅,德雷克更一度被起訴,司法部在遭法官譴責後撤控德雷克一年後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