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同一副面孔,兩副咀臉,對着兩個都致力發展核武的國家,特朗普的態度完全不同。
對北韓,特朗普施以「魅力攻勢」,即使跟金正恩三次會面後,無核化進程毫無寸進,在奧巴馬執政期間擔任美國駐俄羅斯大使的麥克福爾指,特朗普的目標相對簡單,他未必想朝鮮半島完全無核化,而是容許金正恩保留部分核武,但要放棄直接威脅美國安全的洲際彈道導彈。
伊朗的問題就複雜得多,除了伊朗本身,還涉及中東地緣政治角力,甚至美國國內政治。特朗普競逐總統時,已經將由奧巴馬主導的伊朗核協議批評到一文不值,特朗普所屬的共和黨、保守派人士、部分民主黨人以及以色列支持者都反對這條協議。
特朗普上台後履行競選承諾,在去年退出伊朗核協議,麥克福爾認為特朗普在伊朗問題上,真正的目的是政權更迭。不過,特朗普在強硬的同時,亦多次提出跟伊朗談判。
這幕似曾相識,特朗普上任後一再發表「烈焰與怒火論」,威嚇北韓,兩國一度劍拔弩張。
就在外界以為戰爭迫在眉睫時,特朗普突然提出跟金正恩會面。美伊領袖會面是否完全無可能,評論認為,特朗普既然可以無視華府內部鷹派的反對,堅持跟金正恩會面,為何不可再次壓下這些聲音,舉行美伊峰會?
至於視伊朗為死敵的兩個盟友,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評論指特朗普之前已下了一番功夫,例如如以色列所願,將美國大使館由特拉維夫搬到耶路撒冷,又承認戈蘭高地是以色列領土。
而沙特阿拉伯,即使王儲被指是殺死記者卡舒吉的幕後黑手,特朗普仍然支持沙特,反而伊朗民眾可能才是兩國領袖會面的最大障礙。
比起北韓民眾,伊朗人有更大的自由接觸外界,在制裁仍然生效,國家經濟仍然面臨危機下,評論質疑他們是否會接受合照後,再沒有實質行動的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