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美國感恩節後的瘋狂購物日稱為「黑色星期五」,並非代表不祥,但原意的確帶點負面。
Black Friday一詞源於60年代,由於市面出現外出購物的人潮,引發交通擠塞等問題,費城警方稱這天為「黑色星期五」。當地商戶深怕「趕客」,一度想改稱為Big Friday。後來Black Friday引申另一個「黑色星期五」的詮釋,就是將商戶原先「見紅」的帳目變成黑色,即轉虧為盈,自此「黑色星期五」成為零售業的靈丹妙藥。
到2005年,隨着互聯網興起,感恩節後的星期一成為主打網上購物的Cyber Monday。不少打工仔星期一上班上網購物,「網絡星期一」的銷情比「黑色星期五」還要好,去年「網絡星期一」銷售額破紀錄達34.5億美元,比前一年上升一成二。
近年越來越多商戶將感恩節大特價提前至「黑色星期五」前,有人建議將感恩節稱為「灰色星期四」Grey Thursday。而在瘋狂消費過後,不要忘記「網絡星期一」後的「慈善星期二」Giving Tuesday,做一下善事,捐贈予有需要的人,體現施比受更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