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代理總統一詞,緬甸人並不陌生。自軍政府1962年掌政後,儘管名義上出現多位總統,但五十多年來,實際統治者只有奈溫和丹瑞,包括2011年經由國會產生緬甸第一任文人總統登盛,都是在丹瑞支持下執政。
因此當昂山素姬明言她的權力將凌駕於總統之上時,令一眾慣於西方民主體制的外國傳媒和政治觀察家失望,質疑她打算垂簾聽政的態度。
至於卸任總統的登盛,他是軍人出身,在緬甸步入民主改革之際成功穩定國家局勢,有人將他稱為緬甸的戈爾巴喬夫。
登盛上任前,緬甸遭國際孤立制裁,全國共有超過二千名政治犯,民眾怯於發表意見。他上任後,推動改革開放,在政治、經濟和對外關係上都有所作為,最矚目是開放黨禁,與全國民主聯盟和解。
2012年國會補選,昂山當選議員,一夜間令國會這座大白象合法化。
在人權上,登盛解除報禁、允許罷工和遊行、陸續釋放政治犯,更罕見批准為軍方血腥鎮壓的「8888民主運動」舉辦二十五周年紀念活動,他更表示這是緬甸和解的開始。
雖然緬甸憲法仍然有待改善,部分措施被質疑力度不足,但已促成歐美解除對緬甸的制裁。
美國總統奧巴馬兩度訪問緬甸,登盛自己亦積極外訪,令緬甸和各國的外交逐步正常化,加上實施多項經濟改革、簡化匯率制、放鬆進口限制、推動稅收改革,成功吸引旅客和外資振興國家經濟。卸任前,登盛政府更解除若開邦近四年的緊急狀態。
雖然改革路途漫長,針對外資的投資法至今仍未落實,十五個參與談判的少數族裔武裝,最後只有八個簽署全國停火協議,但正如登盛所講,緬甸的改革絕不會走回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