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內地多處旱情持續,乾旱少雨有助長蝗蟲。蝗蟲在內蒙古大量滋生,目前當地約有三千多萬畝草場遭受蝗禍。內蒙古政府下撥超過四千萬作防蟲資金,並研究專門的生物制劑,對付蝗蟲。
長期乾旱少雨,令內蒙古大草原成為蝗蟲絕佳的繁殖環境。嫩草吃得差不多,蝗蟲不客氣,也吃貼地生長的植物。一隻小小的蝗蟲在沙地上,不消分半鐘,便可以吃掉指甲般大小的葉片。
內蒙古目前已有三千多萬畝草場遭遇蝗禍,當地工作人員表示,當蝗蟲的「蟲口密度」達每平方米超過20隻時,就已形成蝗蟲災害。
蝗蟲每次可以產下約40多粒卵,每粒卵最長可以存活14年,繁殖能力驚人,要盡快撲滅。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主要靠生物制劑對付蝗蟲,只要蝗蟲身上任何一個部位沾上藥,或者嗅到這種藥的氣味,十至二十分鐘內已經見效。當局派出大型噴霧機消滅蝗蟲,但工作人員表示滅蟲的速度不夠快。
自治區政府已經撥出超過4000萬人民幣,用作防治草原蝗蟲。重災區赤峰市獲發放的滅蝗藥超過40噸,每天有逾1700人次協助滅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