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通過將日本的明治工業革命遺產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審議過程中,日方在南韓和中國的壓力下發表聲明,承認部分設施在二戰期間曾經強徵勞工。
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明治工業革命遺產23項設施,是十九世紀中期至二十世紀初,從江戶幕府末期到明治時期的重工業設施,遍及長崎、岩手、靜岡、福岡等八個縣,包括長崎市俗稱軍艦島的端島煤礦和三菱長崎造船廠,還有岩手縣的橋野鐵礦山和高爐遺迹及福岡縣官營的八幡製鐵所。這些設施見證日本由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強國,部分至今仍在運作。其中7項設施包括軍艦島和長崎造船廠,涉及在二戰期間強徵多達五萬八千名朝鮮勞工,多人被勞役至死。南韓因此一直反對日本今次申遺,認為違反世界文化遺產的基本精神;中國亦提出反對指摘日本企圖粉飾軍國主義。日韓雙方經多次磋商後達成共識。
日本申遺代表團在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期間發聲明,承認二戰時期曾經強徵大量朝鮮勞工及其他國家的人勞役他們,又承諾採取措施努力介紹各設施的歷史背景及紀念被強徵的勞工。
大會最終一致通過將明治工業革命遺產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日韓代表團成員互相握手致意。韓方代表在會上宣讀公開信,示意支持及相信日本政府會真誠實行在委員會上公布的措施。
南韓外長尹炳世認為今次雙方透過對話解決問題,希望以此為契機為兩國關係發展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