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抗日戰爭勝利後,湖南芷江舉行受降典禮,當年會場原址保留下來又建設「凱旋門」牌坊,紀念中國人民用血淚換取和平。
座落於湖南芷江侗族自治縣的中國「凱旋門」,是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於1947年建成。四柱三拱門的牌坊式設計,加上民國時期風格的護欄,猶如一個「血」字,代表勝利是中國人民用血和生命換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館長吳建宏:「芷江曾經是日本侵略者朝思暮想佔領的一座城市,最後又在這個地方戰敗了。那也就是說,讓日本侵略者真正體會到日落芷江,真正使芷江成為中國國史上的第一座勝利之城、英雄之城、和平之城。」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政府在8月21日至23日在芷江舉行中國戰區受降典禮,日本降使今井武夫來到交出百萬日軍在華兵力分布圖,並接受有關各戰區日軍投降詳細規定的備忘錄。
當年會場獲原址保留裡面的一桌一椅都是原物,並復刻了當時的布置,香港及台灣等16個地區亦先後舉行受降儀式。
附近的紀念館展示了當年蔣介石的電報,要求日本停止一切軍事行動,又有中美空軍戰鬥機監控日軍降機的影片,以及降機降落後受查的情況。
芷江機場在抗戰期間是盟軍第二大軍用機場,外觀嚇人的鯊魚嘴戰機曾經在這裡協助抗日。1941年,美國飛行教官陳納德招募一批美國飛行員及技師到中國,成立美國志願航空隊,又稱「飛虎隊」。當時的飛機殘骸、「飛機褸」、空軍制服等都可在這看到。
吳建宏:「我覺得他跟我們中國軍民在抗戰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飛虎隊的精神在那個年代,我們是團結抗戰。而且芷江的血液和友誼,我覺得在今天,我們還是要發揮我們團結抗戰的這種精神,來共同維護世界的和平。」
當年中美空軍指揮塔仍然保留,陳納德的辦公室陳列了他用過的綠色夾萬。
同樣屹立的還有對面的中美空軍聯隊俱樂部。俱樂部這裡有比較大的空間,並設有酒吧,中美空軍不打仗時喜歡來唱歌跳舞及飲幾杯,放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