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中信集團整體上市,被視為內地國企改革的重要一步。不過有學者認為,政府在競爭性行業國企的持股應減低至一半以下,而長遠更應開放石油、電信等壟斷性行業。
中信集團業務涵蓋金融、鋼業、地產等,大都屬於非壟斷性業務。有分析指,中信整體上市是國企改革的重要一步,對其他國企起示範作用。
上海市國資委去年底落實國企改革,將企業分為競爭性國企、國家安全及社會公益類國企。其中競爭性國企需要對外開放。
而上月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石油、電力、電信及公用事業等領域,亦要引入非國有資本。
事實上,除中信集團外,作整體上市的國企已有先例,除數家大型國有銀行外,中國海外發展母公司中國建築,於2009年在上海上市。
另一方面,五礦集團曾指正在推進整體上市。而光大集團及華潤集團亦曾表示,有意將各自的金融控股公司上市。
不過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勝軍認為,即使中信集團上市,政府仍有絕對控制權,難以解決政企不分的問題,而中央應進一步考慮將壟斷行業市場化,以加強效益。
除上市以外,內地亦正推進不同程度的國企改革,例如中國石油化工早前宣布,會為石油產品銷售業務引入民營資本。
此外,工信部亦陸續批出數十個虛擬電信商牌照,讓他們向三大電信商租用網絡來轉售服務,令產品及服務價格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