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上海超日太陽能於2011年發行的債券,今日到期但無法支付利息,成為中國債券市場史上首宗違約事件,亦觸發信用風險危機,更有外資形容,今次是「貝爾斯登事件」翻版。
內地債市剛性兌付的慣性,隨著在深圳交易所掛牌的超日太陽能,一筆周五到期的債券利息無法支付,終於出現歷史性完結的一刻。
超日號稱全球首屈一指的太陽能企業,但由於全球光伏行業低迷,集團流動性亦出現問題。董事兼副總經理劉鐵龍周五確認,無法全數支付第二期利息,涉及8980萬元人民幣,成為中國債市首宗實質違約事件。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認為,過去每次爆出債券違約事件,最終總會有人包底或政府出手拯救,投資者始終未能認清箇中風險,繼續盲目追求收益,相信今次事件可令內地企業債券息率,更能反映實際風險。
有超日債投資者表示,周四晚上已收取部分利息,但僅及應收的不足5%,並坦言已作好血本無歸的心理準備。超日表示,正嘗試變賣一些太陽能發電站套現還債。
今次是內地債市首度發生違約事件,引起海外媒體高度關注,有外資券商更形容今次是「貝爾斯登事件」翻版。
不過,農業銀行戰略規劃部分析師認為,超日太陽能屬民營企業,不足以引發大型金融風暴。
早前,有部分超日債債權人,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訴訟,控告深圳證券交易所及保薦人中信建投違規發行。不過,中信銀行回應指,該行並沒有擔保責任。中國證監會則表示,關注事件引發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