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恒生指數公司將同股不同權和第二上市公司納入恒指及國指選股範疇,變動將會在8月的指數檢討後實施,換言之最快九月阿里、美團、小米等新經濟股有望「染藍」。恒指的定位將會不變
諮詢有超過九成市場人士支持下,恒生指數公司落實將大中華區同股不同權及第二上市公司,納入恒生及國企兩大指數的選股範疇。
恒指公司表示,市場人士傾向有條件限制流通股數。在同股不同權公司中,一股多票將視為非流通股,而第二上市公司市值,只根據在本港註冊的股本計算。由預託人持有作為海外預託證券的香港股本亦會被視為非流通股,兩類公司在指數內的成分股比重上限同樣是百分之5。
市場人士認為,聯交所及監管機構應有足夠措施,保障投資者利益,不過他們對於是否應該限制這些股份在指數的比例看法不太一致。
恒指公司認為,初步階段採取審慎原則,將權重設在百分之5的比重上限是合適做法,但比重上限有機會上調。
恒生指數公司研究與分析部主管黃偉雄表示﹕「有沒有一些特別原因,令我們有些決定,今天可能很難確定(上調)幾時會上調至一成水平,但上調空間我覺得要視乎成分股來港上市後表現怎樣、大家的看法等。」
恒指公司將會8月的指數檢討開始實施,換言之,最快應該會在9月見到阿里、小米及美團獲納入恒指成分股。
另外,恒指公司亦宣布撤除兩年前對紅籌及民營企業在加入國企指數時的額外挑戰準則,即毋須再考慮公司的上市歷史、股價波幅及財務表現。不過為了將指數調整控制在可管理水平,在改革後的首次國指檢討中最多只會變換三隻成分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