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內地外匯儲備近六年以來,首度跌破30000億美元,官方媒體發文指,市場毋須對數字變化過分敏感,並指外儲介乎10000至20000億美元已經足夠。
市場關注內地外儲跌破30000億美元,會否影響市場信心。
《人民日報》海外版文章提出,外界毋須對外儲變化過分敏感,重點並非數字水平,而是外儲是否夠用。
人民銀行旗下《金融時報》亦指出,外儲有增有減將會成為常態,並指人民幣貶值壓力紓緩,資本外流壓力亦減輕。
報道引述交通銀行研究員指,基於以三至六個月入口額,覆蓋短期外債等標準衡量,10000億美元水平外儲已經足夠,若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準則,約20000億美元外儲是合適水平。
高盛表示,外儲按月減少約120億美元,但計及匯率因素,估計整體儲備減少370億美元,跌幅有所擴大,隨著美元再現強勢,內地資金外流壓力於未來數月將會增加。
滙豐私人銀行相信,中期而言,內地資金外流壓力仍然存在,估計人行今年會維持利率不變,只會透過公開市場操作等流動性管理,降低金融資產泡沫風險,預期美元兌人民幣年底會升值至7.2水平。
花旗估計,1月資本淨流出增至約708億美元,相信內地早前推出規範跨境資金流動的措施,會逐步影響外匯儲備總額。
中金公司指,上月在岸日均外匯交易金額減少36%至約214億美元,主要是貿易需求減少,而在外管局的收緊措施下,由企業主導的資本外流情況已經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