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廣東從化北部山區樂明村人口不夠800人,在此住的大多是「留守兒童」,父母都在外省工作。來自香港的他為枯燥的生活帶來改變,布置場地、架好音響,開始教有型有格的街舞。
【Now新聞台】花園舒適典雅、大堂明亮溫馨,每間房面積300平方呎,設獨立廁所,桌球、麻將,想玩甚麼都可以,還可以看戲、看表演,包吃住每月收費萬多元人民幣,同等的服務及價錢,香港都找不到。
【Now新聞台】24歲的黃煒森大學資訊科技學系畢業後,在中學工作了一年多,看好大灣區的發展,今年8月到廣州南沙一間青創基地擔任管理層培訓生,並透過基地申請入住人才公寓。
【Now新聞台】明亮舒適的環境,登記完之後便可以坐在沙發等看醫生。
【Now新聞台】廣州這個商場這晚舉辦音樂會,邀請了多個樂隊演出,活動吸引市民前來。
【Now新聞台】公務員被視為是「鐵飯碗」,在香港以外都有發展機會。24歲的葉浩斌去年申請南沙區住建局的職位,成功「過五關斬六將」,上個月正式上任。
【Now新聞台】不要看她身型嬌小,對於16歲的蘇雅蕾來說,操控一艘重近8百公斤的帆船不成問題。
【Now新聞台】TIMETABLE粵港澳青創基地港澳專員利耀鵬:「這兒是我們入駐會員的娛樂專區,除了桌球之外還有足球機、還有飛標,還有一些睡眠艙、冥想室和洗澡房,可以說創業、加班或是娛樂都是一條龍的。」
【Now新聞台】本港積極推動創科發展。有龍頭企業指,現時香港總部九成員工做研發,公司吸納內地及海外人才之餘,亦正積極培育本地人才。
【Now新聞台】疫情下,不少港商因封關無法拓展內地業務,有機構「教路」,透過新媒體,開拓粵港澳大灣區市場。
【Now新聞台】本港多間大學在大灣區內地城巿設分校,其中科大建立「元宇宙校園」,內地及香港學生可以同步上堂,進入元宇宙參加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園的開幕禮。
【Now新聞台】深圳前海舉辦創業比賽,勝出的香港團隊可獲資金補貼及一條龍創業服務。前海管理局指,除了創科、文創產業亦有優勢。
【Now新聞台】新冠疫情緩和,包括泰國及日韓等鄰近地區陸續放寬旅遊限制。旅發局指會重整旅遊資源,加強大灣區的合作,為日後通關做準備。
【Now新聞台】內地四年前推出港澳台居民居住證,便利內地港人生活。不過,居住證及回鄉證訊息不互通衍生不少問題。工聯會相信,有關部門下半年會處理兩證號碼聯網的建議。
【Now新聞台】多個國際藝術活動在本港舉行,包括巴塞爾藝術展及藝術品拍賣會,旅發局表示會配合宣傳,推廣香港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Now新聞台】第五波疫情緩和,不少港人重啟北上發展計劃,期望可以盡快通關。有創業顧問公司指,近期查詢增加恢復實體講座,解答相關資訊及優惠政策。
【Now新聞台】疫情影響港人到內地置業,有地產中介拍攝樓盤片段代客「睇樓」,並安排線上簽約,提醒市民買樓時要留意相關限制。
【Now新聞台】疫情下,去年內地訪客到香港投保額下跌近九成,有保險公司安排客戶轉到澳門免隔離簽保單。保監局指,正商討在內地成立保險服務中心,長遠透過「跨境保險通」,達至互聯互通。
【Now新聞台】內地新媒體發展迅速,有數碼營銷公司為企業拍攝短片,在內地短視頻平台播放,拓展大灣區市場。
【Now新聞台】為推進大灣區中醫藥發展,內地簡化香港傳統外用中成藥的註冊審批程序,獲批產品可以在內地銷售。藥油公司指如果反應理想,會考慮在內地設廠。
上一頁 | 1 | 2 | 3 | 4 | 5 | 6 | 7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