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在內地,年輕人吸煙有多普遍呢?中國疾控中心5月底公布的調查顯示,近兩成初中生指自己曾吸煙。為了加強控煙,北京巿政府最近建議,立法禁止中小學周邊100米範圍內出售煙草。
【now新聞台】北京人多車多,遇上堵車,便要等個多小時。最近北京馬路上還多了一種車輛,除了較細小外,外型及功能與入油的汽車無分別,但全部都無掛車牌,究竟這些是甚麼車呢?
【now新聞台】北京的大學生都習慣用單車代步,不過畢業時皆不會帶走,不是棄置便是當作廢鐵賣。清華大學本年就在廢棄的單車中選出仍能使用的零件,重新組裝成一輛新單車,免費送給有需要師生。
【now新聞台】一條內地旅客在香港地鐵內吃東西與人爭執的短片成為熱門話題,兩地文化差異又再挑起中港矛盾。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將審議立法禁止市民在地鐵車廂內飲食的條例草案,違者最高可被罰款1000元,亦引起爭議。
【now新聞台】浙江奉化一宗塌樓事故造成一死六傷,令人關注舊樓的安全。北京市政府下令各區一個月內找出區內所有危樓,並提出解決方法。同樣的命令近4年來多次下達,可惜這麼多年來依然毫無進展。
【now新聞台】人口過多令北京承載力已接近飽和,中央近年推動北京、天津、河北省一體化,希望分擔北京壓力。天津國際機場搶佔先機,協助分流北京旅客到天津,爭取成為北京以外的副中心,帶動天津發展。
【now新聞台】逛街時,人有三急想找廁所都不是即時可找到,有父母會讓小朋友就地大小便。不想再被批評不文明,北京市政府推出了手機應用程式,可以替人找廁所,是否真的有用呢?
【now新聞台】克爾曼是內地著名維族音樂家,一家三口成為自由攝影師庫爾班江這一天的拍攝對象。
【now新聞台】內地民眾經常指「看病難」,其中一個問題是,醫院總是大排長龍,小病隨時等到變大病。近年北京就提倡社區首診,鼓勵民眾有病時先去社區醫療機構看診,嚴重的話再轉介,不過民眾的習慣始終不變。
【now新聞台】足球是很多人愛好的運動,不過以比賽來說,內地足球在國際球壇要躋身前列仍要很大努力。要實現足球夢,發展青少年足球會否是一條出路呢?
【now新聞台】寵物墓地近年在京城郊區愈開愈多,目前已有十多間,但當中只有兩間是有營業執照,要管理這個新興行業仍然存在問題。
【now新聞台】來自河南開封,本身是音樂教師的孫恒,1998年來北京發展,與朋友組織樂隊,唱出民工心聲。
【now新聞台】在機場接機區,與一班陌生人一起各自等待,迎接一個熟悉的人出現。馬航這一場至今仍然未知是意外還是人為的失誤的事件,令一班來自五湖四海的人走在一起,追尋真相,形成獨特的維權力量。
【now新聞台】北京有超過500萬輛車,有研究指,京城四分一PM2.5都是機動車排放,是霧霾頭號元兇。有公益機構發起順風車活動,希望民衆出行少一點駕車,提倡節能環保,與政府一同向霧霾宣戰,成效如何?
【now新聞台】人大政協兩會曲終人散。今年兩會都算多事,先有開幕前昆明火車站的暴力襲擊;兩會中段,又發生馬航客機失蹤事件,焦點都被轉移。
【now新聞台】兩會已經開幕,今年新人事,總理李克強發表首份工作報告就譴責昆明襲擊事件;報告用辭亦有所簡化。新人事新作風,新政府一直強調要提高透明度,讓公眾看明白,能監督。 不過事實是否如此?
【now新聞台】內地樓價年年上升,和香港一樣,要買樓並不容易。中央十多年前開始就推出經濟適用房,類似香港的居屋,讓夾心階層上車的機會。不過隊伍越來越長,很多人一直等都抽不到,結果集體向政府提出訴訟。
【now新聞台】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再訪問大陸,緊接著國台辦與陸委會的歷史性官方會談,兩岸關係發展又再成為熱話,而第一間以台灣作主題的郵局亦趁勢開業。
【now新聞台】中西情人節碰巧在同一日,濃情蜜意並非年輕人專利。在北京,一些單身老人會到公園甚至參加相親,尋覓愛侶,不單止為過情人節,更重要是想晚年有個伴。
【now新聞台】在內地,獨立電影很多時觸及社會敏感議題,近兩年北京宋莊舉辦的獨立電影展,開幕都受到當局阻撓。近期就連培訓獨立電影人的學校亦受到打壓,上課都要像打游擊般避開監視。
上一頁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