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港交所稱正籌備開發綜合基金平台(IFP),幫助香港零售基金銷售,證監會指可為業界帶來新商機。
【Now新聞台】施政報告提到會採購內地醫療服務,讓港人到內地求診。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指,初步考慮磁力共振及牙科等較低風險醫療服務,又指已有藥廠打算經「1+」申請審批新藥,預計審批時間可縮短三分一。
【Now新聞台】施政報告提到會採購內地醫療服務,讓香港病人到內地求診。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指,初步考慮磁力共振及牙科等較低風險醫療服務,又會推出「醫健通+」,讓病人隨身攜帶電子病歷。
【Now新聞台】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措施,推動電動巴士及的士。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指,轉型初期巴士公司營運成本會增加,政府不排除提供資助。他建議營運商從票價以外的渠道開源,包括開放充電站給市民使用,增加收入。
【Now新聞台】中文大學在深圳的兩間研究院主要研究生物醫學、醫療器械和培育初創企業。兩間研究院認為,施政報告簡化藥物審批程序,可以促進深港兩地醫療創科交流。
【Now新聞台】施政報告提出,將小學常識科分拆為人文科及科學科。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指,人文科的增潤部分為中國文化及歷史等,讓學生全面認識共產黨。
【Now新聞台】施政報告提出將小學常識科分拆為人文科及科學科。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指,人文科九成內容為常識科內容,增潤部分為中國文化及歷史等,讓學生全面認識共產黨。
【Now新聞台】施政報告提出試行更多電動巴士及氫能巴士等。在立法會一個委員會會議上,有議員關注轉用電動巴士會增加營運成本,又質疑與氫能車輛角色重疊。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指,會研究支援巴士公司,但不包括車費補貼。
【Now新聞台】施政報告提出要研究發展「銀髮經濟」,明年內成立顧問小組並提出建議。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指,會循多產業方向發展,以滿足各不同階層需要。
【Now新聞台】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指,施政報告提出建立「第一層審批」的藥物註冊機構可加快藥物審批程序,吸引外地藥廠來香港。
【Now新聞台】施政報告公布外來人才在港置業印花稅改為「先免後徵」,有「高才通」來港人士決定入市買樓。有地產代理公司指,措施公布後多了人預約參觀樓盤。
【Now新聞台】嘉賓:李家超(行政長官)
【Now新聞台】嘉賓:李家超(行政長官)
【Now新聞台】行政長官李家超接受本台專訪,指減辣是為了樓市健康,強調不會為了「托市」縮減公營房屋供應;面對政府財赤加劇,他指無計劃加稅或開徵新稅。
【Now新聞台】證監會主席雷添良表示,會跟港交所研究推出更多促進股票市場中長期發展措施,並指正研究改善虛擬資產監管工作。
【Now新聞台】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不認同施政報告沒有修補社會撕裂,多個政策局的青少年工作有效加強凝聚社會。
【Now新聞台】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指,會採購內地醫療服務讓香港病人到內地接受診治,又希望毋須立法規管醫護在公營醫療體系工作一定年期,但不會形容方案「壽終正寢」。
【Now新聞台】施政報告提出向新生嬰兒派兩萬元,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指,生育獎勵金「有睇頭」。至於社區客廳試行計劃,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指,計劃為清貧劏房戶而設,期望家庭在社區客廳互相幫助。
【Now新聞台】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說,有信心會在明年之內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形容這不是新目標而是「還舊債」,又指23條如同疫苗,旨在加強自身抵抗力,防止傷害。
【Now新聞台】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施政報告新措施每年涉及開支幾十億元,而印花稅、賣地等收入都較預期少,預計政府赤字會較年初預算案預期高,但未有計劃加稅。
上一頁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