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近月網上帳戶騎劫案有復甦跡象,今年1月至3月已有864宗,損失金額達2040萬,警方呼籲市民善用「防騙視伏器」及「可疑識別代號警示」。
騙徒會先發送含有釣魚連結的手機短訊給用戶,訛稱WhatsApp帳戶有異樣,誘使用戶點擊連結到假網站套取用戶電話號碼,再把驗證碼傳給用戶。他們在手機輸入驗證碼後,騙徒就能用其他裝置登入他們的WhatsApp帳戶,向其親友詐騙財物。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梁以德:「在2月份警方接獲最大損失的一宗網上帳戶騎劫案件,騙徒入侵了一名商人WhatsApp帳戶,並且向他通訊錄內的商業伙伴發出訊息,要求他支付一筆業務的款項。由於兩人經常有生意來往,該名商業伙伴不虞有詐,將合共19萬美元、即148萬港元轉入騙徒提供的銀行帳戶。」
警方指,有些市民對騙徒的手法沒有認知,容易上當,警方已加強宣傳及提供事實查證工具,例如手機應用程式「防騙視伏器」及「轉數快」內的「可疑識別代號警示」,市民應利用工具求證或致電對方確認身份。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梁以德:「由去年11月開始推出,截至今年3月31號,其實我們平台經這個機制已發出超過50萬次警示出去,提醒市民詐騙風險。其實我們用每一個交易平均數去計算,那50萬的警示背後等於超過7億港元轉數金額。」
網絡安全專家提醒市民不要隨便透露密碼、驗證碼,亦要留意短訊和網址有沒有域名串錯字、繁簡字夾雜等情況提防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