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錢惠民:網將提出協調比賽用球及場地速度

錢惠民:網將提出協調比賽用球及場地速度

網球比賽的用球及場地環境各有不同。 (©AFP)

【Now Sports】網球比賽的用球、場地環境情況等各有不同,因此比賽還看誰能更快適應及克服各種因素。不過職業網壇也需要考慮打造適合條件,讓球手能有足夠時間適應及調整,從而交出最佳發揮,為觀眾帶來精彩的比賽。

每年初由硬地賽季開始,然後4到6月是泥地賽季,緊接一個很短的草地賽季後,暑假開始至10月回到室外硬地,10月中到11月底,主要是歐洲的室內硬地比賽。雖說場地類型一般維持1至3個月,但不同城市舉辦硬地賽事的地面彈力及速度都沒有統一協調。另外不同城市的濕度和海拔水平,同樣影響比賽時網球在空中的飛行速度及旋轉彈地後的幅度,每個比賽的網球軟硬度亦存在差異,就算職業球員也不容易適應。

每年季初1到3月份主要是室外硬地比賽,澳洲舉辦的聯合盃及其他低級別賽事率先上演,皆由澳網大滿貫的澳洲網球協會協同舉辦。比賽使用球及場地物料來自同一供應商,加上類似的天氣情況也讓球手容易適應比賽節奏和球感。2月份的歐洲室內賽及南美洲室外硬地賽,兩種場地的速度非常極端。室內硬地賽大部份都是快場地,加上空調的乾爽空氣讓網球飛行更快;南美洲的比賽場地的溫度和濕度都比較高,網球飛行和彈地都相對較慢。網球上面的絨毛亦因吸收空氣中的水份而變重,球手手臂肌肉承受壓力隨之增加。3月份在美國舉行的「Sunshine Double」,連續兩項頂級大師賽要球手適應亦很考工夫,一個是沙漠城市、一個是海灘城市,一個乾而快場地、另一個濕而慢的場地,球員需在極短時間內快速調節以應付兩個大型比賽,所以球員之間流傳,能夠連續拿下兩個冠軍是真正的超級球手。

4到6月是紅土賽季,主要在西班牙、意大利、德國及法國等地舉行。泥地比賽場地速度比硬地慢得多,大部份歐洲城市天氣接近,只有蒙地卡羅在海邊的俱樂部比較潮濕。不過因為在幾個不同國家舉行,比賽用球的贊助商就可能很不一樣。紅土場地會把網球旋轉效果放大,所以在密集的2個月內要適應不同比賽用球的軟硬度和旋轉模式,對職業球手是一大挑戰。

6到7月有一個短暫草地賽季,基本上在英國和德國舉行。泥地好手基本上只有1星期從最慢的泥地比賽,轉換到最快的草地比賽。任何比賽球在真草實現超低的彈跳,如此極端的比賽模式轉換,過去只有Big 4及莎蓮娜威廉絲能多次打入只有3個多星期的紅土大滿貫及草地大滿貫決賽。7月中到10月中回到室外硬地,這個賽季的情況就是美洲賽季和亞洲賽季,各城市使用的網球差異頗大。10到11月底的室內比賽場地及比賽球的情況就比較協調,屬於問題最少的2個月。

近年不時見到職業球手的手臂和手肘受傷,甚至需要接受微創手術,艾卡拿斯及鄭欽文最近1年亦需要長期帶著手肘護套,過去薛斯柏斯及祖高域也接受過手術。施華利夫及麥維迪夫受訪時提到,比賽用球整體質量下降,其中一個原因是疫情期間,橡膠及其他原材料的產量和成本同樣波動。各供應商不敢加價情況下,改變製造方式。在疫情結束後出現過一些批次非常差,職業球員及業餘球手在使用20-30分鐘後就出現「炸毛」及漏氣情況。以上各種情況都需要球員跟各方協商和討論,希望網球運動能提升觀賞度的同時,亦需顧及球員的健康與福祉。

——錢惠民Alan

電視體育評述員,香港網球代表隊前教練及隊經理,特殊奧運會東亞區網球發展顧問

球迷若對網球技術、打法戰術、體能訓練、受傷處理,以及其他有關網球的話題,歡迎來郵分享或交流:tennis.alan@gmail.com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