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大腳崛起】中超隊改名換姓

【大腳崛起】中超隊改名換姓

近年不少內地班主揮金如土,以天價招攬球星,如保連奴。 (©AFP)

【Now Sports】中超近月推行大變革,過去球迷熟悉的中超球會都要改頭換臉,廣東兩大球會的恒大淘寶和廣州富力更率先改名配合。各大球會忽然改名換姓,到底是何因由?

撰文:陳大龍

中國足協早前要求中超、中甲等球會改名,名稱不可與股東或企業相關。言下之意,球會老闆或贊助商從此不能以企業為球會冠名,恒大淘寶、江蘇蘇寧等多間充滿商業色彩的球會,全部要改名換姓。老牌球會向來重視傳統,隨意改名當然有害無利,足協的改革難免惹來反對。北京國安、上海申花等球迷會發表聯合聲明,罕有地公開反駁官方要求,指強制改名是「傷害球迷感情」,不利足球文化承傳,但足協既然「立下規矩、劃下紅線」,預計各路群雄只能乖乖就範。至於廣州雙雄則甚為「聽話」,班霸恒大淘寶已改名為「廣州隊」;廣州富力則一度改稱「廣州藍獅」,意念源自會徽上的藍色獅子,但據說因為「藍獅」兩字頗含貶義,最後才定名「廣州城」。

中國足協重手改革,驟眼似是添煩添亂,背後卻有宏偉藍圖,是重整足球秩序的大手術。近年不少內地班主揮金如土,以天價招攬球星,保連奴(Paulinho)、奧斯卡等巨星都是例證。但狂擲銀彈卻令聯賽開支額暴升,據中國足協公佈,中超總投資金額是日本聯賽的3倍和韓國聯賽的10倍;球員總薪酬則是日本的約6倍,韓國的約12倍。體育諮詢公司Sporting Intelligence的調查更具體,指2018年中超球員總薪酬高達5.14億美元(折合約40億港元),平均年薪約為105萬美元,排名僅次於英超、西甲等歐洲5大聯賽。

振興足運並非空談闊論,需要真金白銀,只是班主們揮金如土,中超整體的實力和中國足運卻未見起色,巨額資金是投資還是開支,球迷自然心中有數。何況將聯賽發展依賴於暴發戶瘋狂注資,亦有如把基地建立在火山口,若各大老闆周轉不靈,隨時動搖根本。正因如此,足協強制改名背後的藍圖,正是要釜底抽薪,減低老闆們的投資意欲,足協更同時推行球員減薪令,希望扭轉中國足球過度商業化的問題。足協主席陳戌源就開宗明義,表明中國足球已被「金元足球」吞噬,球壇中人若是良心未泯,必須挺身而出,支持改革。

撇去浮華,重拾初心當然是正確道路,問題是中國球壇長期飲鴆止渴,積壓的問題更是冰封三尺。連串改革的即時影響卻是人才流失,比如上海上港的「巴西雙雄」奧斯卡和侯克,年薪高達2.1億及1.8億元。若老闆不再注資,以至薪酬大減,這類天價球星隨時離隊他投,據說侯克正有意轉投狼隊。中超未來的實力和號召力會否急速插水,前景難料。

平心而論,禁止球會商業冠名的制度並非中國獨有,即使多間擁有百年歷史的歐洲列強,其實也絕少以贊助商命名,中國足協如今決定長痛不如短痛,到底也是「出得來行,預左要還」的因果業報,至於各大聯賽的商業冠名情況,下篇再談。

撰文:陳大龍

踢波唔夠氣,吹水多道理,死剩把口的球場邊緣人

email:ballthirteen@hotmail.com

歡迎瀏覽球十三fb專頁,若得到波友一個like,就是我們團隊的一大鼓舞:

www.facebook.com/ballthirteen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