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世紀暴雨襲港,雨量打破有史以來最高紀錄,特區政府更首次發出「極端情況」警示。不論市區或鄉村也飽受洪水蹂躪,有市民家園被毀,有商戶和漁農戶損失慘重;暴雨過後,怎樣收拾殘局?社會的支援又是否來得及時?
【Now新聞台】父母年紀大,行動可能又不太敏捷,子女為甚麼仍然願意帶他們去旅行?兩代人,興趣、習慣都不同,旅行時會有甚麼爭拗?可以怎樣解決?帶父母去旅行,最終換回來又是甚麼?
【Now新聞台】父母年紀大,行動可能又不太敏捷,子女為甚麼仍然願意帶他們去旅行?兩代人,興趣、習慣都不同,旅行時會有甚麼爭拗?可以怎樣解決?帶父母去旅行,最終換回來又是甚麼?
【Now新聞台】街市攤檔、街頭表演、公園裡的「廣場舞」,香港到處都有人使用揚聲器;上月,環保署就修訂《噪音管制條例》提出公眾諮詢,建議禁止商戶使用揚聲器叫賣,有市民讚好,但有商戶指會影響生意,也有人覺得應該擴闊涵蓋範圍,條例應該怎樣修訂?
【Now新聞台】街市攤檔、街頭表演、公園裡的「廣場舞」,香港到處都有人使用揚聲器;上月,環保署就修訂《噪音管制條例》提出公眾諮詢,建議禁止商戶使用揚聲器叫賣,有市民讚好,但有商戶指會影響生意,也有人覺得應該擴闊涵蓋範圍,條例應該怎樣修訂?
【Now新聞台】全港現時有七百多個電話亭,相比九十年代高峰期,已經拆除了一半。隨著手提電話的普及,很多人都沒有使用電話亭,不過原來有人還會常用,有人就會拍照、寫書記錄它們,電訊公司今年亦推出活化電話亭計劃,未來會有甚麼新面貌?
【Now新聞台】全港現時有七百多個電話亭,相比九十年代高峰期,已經拆除了一半。隨著手提電話的普及,很多人都沒有使用電話亭,不過原來有人還會常用,有人就會拍照、寫書記錄它們,電訊公司今年亦推出活化電話亭計劃,未來會有甚麼新面貌?
【Now新聞台】獨居其實可以並不孤獨,年過九十的「媽姐」,分享半世紀打住家工後,如何獨樂樂,樂觀面對人生路。
【Now新聞台】香港人均壽命長,加上近年的移民潮,不少長者要面對獨居生活;霎時間失去另一半,跟子女天各一方,社區、鄰舍可以如何支援,幫助他們減輕孤獨的感覺?
【Now新聞台】綠化地帶是郊野公園和城市發展之間的緩衝區,有人仍在那些地方過著田園式生活;政府近年經常提出改劃綠化地帶作建屋等用途,有環保團體批評,當局低估綠化地帶的生態價值,更擔心逐漸延伸發展至郊野公園。「摘去鮮花,種出大廈」,是否城市發展的必然選項?
【Now新聞台】綠化地帶是郊野公園和城市發展之間的緩衝區,有人仍在那些地方過著田園式生活;政府近年經常提出改劃綠化地帶作建屋等用途,有環保團體批評,當局低估綠化地帶的生態價值,更擔心逐漸延伸發展至郊野公園。「摘去鮮花,種出大廈」,是否城市發展的必然選項?
【Now新聞台】近月發生多宗舊樓塌石屎意外,其中一宗更擊傷男途人頭部;屋宇署定期會向樓齡達三十年或以上的樓宇,發出強制驗樓通知,不過,七千幢收到通知的大廈中,超過五成逾期仍未遵從,原因是甚麼?舊樓要進行驗樓和維修,又會遇到甚麼問題和困難?
【Now新聞台】近月發生多宗舊樓塌石屎意外,其中一宗更擊傷男途人頭部;屋宇署定期會向樓齡達三十年或以上的樓宇,發出強制驗樓通知,不過,七千幢收到通知的大廈中,超過五成逾期仍未遵從,原因是甚麼?舊樓要進行驗樓和維修,又會遇到甚麼問題和困難?
【Now新聞台】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初創發展,本地初創公司有近四千間,數字再創新高;雖然越來越多人投身初創,但成功者只佔少數,原因為何?香港需要怎樣的土壤,才能令一眾初創公司茁壯成長?
【Now新聞台】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初創發展,本地初創公司有近四千間,數字再創新高;雖然越來越多人投身初創,但成功者只佔少數,原因為何?香港需要怎樣的土壤,才能令一眾初創公司茁壯成長?
【Now新聞台】非洲國家蘇丹自四月中爆發內戰,於當地參與人道救援工作,九十後香港女孩劉樂瑩,目睹炮火襲擊,平民生靈塗炭,戰火下的經歷引來甚麼反思?
【Now新聞台】上月初,深水埗發生印度裔母親懷疑殺死三名年幼女兒慘劇,社會再度關注,少數族裔人士在香港是否獲得足夠和合適的輔導和支援,他們為何遇到困難時沒有求助?求助時會遇到甚麼問題?
【Now新聞台】中學文憑試剛剛放榜,每年數以萬計應考的學生,最後只有二至三成多人能考進八大院校。這場全港最大型的考試,被評為過於側重背誦,有特殊才能但不擅長背誦的學生,可以怎樣面對這條考試之路? 文憑試又能否挑選到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Now新聞台】中學文憑試剛剛放榜,每年數以萬計應考的學生,最後只有二至三成多人能考進八大院校。這場全港最大型的考試,被評為過於側重背誦,有特殊才能但不擅長背誦的學生,可以怎樣面對這條考試之路? 文憑試又能否挑選到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Now新聞台】寄養服務僧多粥少,配對並不容易,現時約十名兒童,輪候一個一般寄養家庭;有機構調查發現,寄養家長出現老年化情況,而未來三年,更會有兩成家庭退出服務。到底,當寄養父母有甚麼苦與樂?寄養兒童長大後有甚麼反思?政府對寄養家庭的支援又是否足夠?
上一頁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