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中環嘉咸街是香港首個露天市集,見證開埠以來歷史轉變。市建局重建市集,多間老字號被迫搬走。今集《文化多面睇》與大家回顧這個百年市集歷史,緬懷老店人情味。
【now新聞台】觀塘工廠林立,在香港經濟起飛發展擔當重要的角色。近年觀塘區城市面貌急速變遷,一位長跑教練帶同一班學生在區內慢跑,細味這個社區,他們遇到一班藝術家,為工廠區後巷創作,究竟他們有甚麼新發現?
【now新聞台】大部分唐氏綜合症患者的外表和心理特徵異於常人,他們的思想簡單、直率,吸引了從事攝影多年的陳風。
【now新聞台】一群小男生帶著大背包和地蓆回到校園,所為何事?
【now新聞台】有一群年輕人在佔領運動後創立網上頻道,以二次創作諷刺時弊,結果大受歡迎。
【now新聞台】環保回收在香港近年愈來愈流行,有藝術家嘗試將廢物化身成一件件外型鬼馬的日常用品,將廢物再用的概念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希望更多市民身體力行支持環保,今集《文化多面睇》帶大家看看。
【now新聞台】TED talk源於美國,講者在台上用18分鐘分享一個具啟發性的主題。一班八十後的年輕人將TED引入香港,兩年前創辦首個以廣東話演講的TED talk,今集《文化多面睇》帶大家看看。
【now新聞台】愛、喜樂和希望,還有對親人的掛念,這是一班女囚犯透過設計T恤抒發的感受。有設計師走進鐵窗,教導女囚犯利用乾花和積木等素材創作。《文化多面睇》帶大家看看。
【now新聞台】日本和歌山縣的田邊市是熊野古道的入口,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十周年。香港攝影師Jimmy獲邀為當地留影,他如何用相機留著當地的風土人情?這個經驗對他又有甚麼啟發?《文化多面睇》會帶大家看看。
【now新聞台】政府製作了香港第一份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集《文化多面睇》帶大家看看另外兩個熟悉的項目--盂蘭勝會和吹糖技藝。
【now新聞台】1800多隻色彩繽紛的大象和小象,來到香港不同的地方,跟大家打招呼。
【now新聞台】香港是一個多元文化城市,20世紀以來,來自不同地方的人來到香港定居,亦帶來不同的文化。政府最近製作了香港第一份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文化多面睇》會一連兩集帶大家看看部分文化遺產的特色。
【now新聞台】在3D畫的世界中,不但可以自己成為主角,更可利用視覺錯覺,改寫畫中的主題。香港開設首間3D美術館,到底有甚麼玩?《文化多面睇》帶大家看看。
【now新聞台】中國人傳統會以紙紮祭品向先人表達心意,常予人不祥的感覺。有紮作師傅用這種手藝紮出千變萬化的新潮玩意,希望一洗紙紮品陰森的形象,今集《文化多面睇》帶大家看看。
【now新聞台】在公眾餵哺母乳,不少媽媽試被人用奇異眼光望著。有組織籌辦攝影展,找了十多位媽媽在不同公眾場所餵哺母乳,希望大家不要戴有色眼鏡看母乳餵哺,今集《文化多面睇》帶大家看看。
【now新聞台】有否想過為自己辦個展覽,與人分享藝術創作?新手要舉行一個展覽,尋覓場地可能是一大難題。今集《文化多面睇》帶大家看看兩位過來人尋覓場地的困難。
【now新聞台】南丫島是不少都市人的後花園,除了風車和海鮮外,原來入黑後另有一片小天地。長春社和港燈合辦了一個夜遊尋寶團,今集《文化多面睇》帶大家看看南丫島晚上有什麼寶藏。
【now新聞台】由法國設計師設計的1600隻紙熊貓,來到香港快閃多個地方,再留在上環展覽一個月,希望喚醒香港人的保育意識,今集《文化多面睇》帶大家看看。
【now新聞台】世界盃正在如火如荼展開,一位台灣的足球產品收藏家,收集超過六千件世界盃紀念可樂樽及可樂罐,紀錄歷屆世界盃,今集文化多面睇帶大家看看他的珍藏。
【now新聞台】《龍貓》、《天空之城》、《再見螢火蟲》,這些宮崎駿及高畑勲的動畫,陪伴不少香港人成長。沙田文化博物館上月開始舉辦「吉卜力工作室場面設計手稿展」,場內有1300幅手稿,讓一眾宮崎駿忠實擁躉窺探宮崎駿的秘密。今集《文化多面睇》帶大家看看。
上一頁 | 1 | 2 | 3 | 4 | 5 | 6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