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經歷強颱風山竹一役,香港各個重災區變得滿目瘡痍,喚起市民對極端氣候的關注。今集《經緯人.物誌》主角梁榮武,離開了天文台助理台長的崗位已七年,但他退而不休,積極向大眾宣揚氣侯變化所帶來的問題。雨過天晴,到底人們將來能否為地球、為下一代而作出改變?
【Now新聞台】十本涉及同性戀、跨性別的兒童圖書被公共圖書館從借閱架上收起,改以閉架陳列。書中的非主流價值,有人認為兒童不宜,有人大力支持,值得社會深思。同時,公共圖書館今次閉架的做法,是否違反資訊自由的核心價值?
【Now新聞台】梁榮武自小就喜愛大自然,一直認為大自然與人類息息相關。在天文台工作過廿八年,就算退了休,他仍然積極宣揚氣候變化帶來的問題。
【Now新聞台】為了行快六分鐘,你願意付出幾多?政府話,應該用十七億。為了解決元朗大馬路擠迫的問題,政府建議在元朗明渠上建行人天橋,但因為地底有溶洞,造價破紀錄。便民與善用公帑之間,應該如何抉擇?今集《經緯線》會為大家詳細講解各方理據。
【Now新聞台】27歲體操運動員石偉雄,在今屆亞運會體操男子跳馬項目取得冠軍,是本地體操運動員中,首位能夠衛冕亞運冠軍。但就在兩年前,他因為肩膊嚴重受傷,錯失參加里約奧運的資格,並需要接受長時間的物理治療。是甚麼動力令他走出人生低潮?他的下一個目標又是甚麼?
【Now新聞台】為了行快六分鐘,你願意付出幾多?政府話,應該用十七億。為了解決元朗大馬路擠迫的問題,政府建議在元朗明渠上建行人天橋,但因為地底有溶洞,造價破紀錄。便民與善用公帑之間,應該如何抉擇?今集《經緯線》會為大家詳細講解各方理據。
【Now新聞台】香港藝術館館長司徒元傑,從事中國藝術品策劃和展覽工作三十多年,一直以來和團隊不斷嘗試用創新和深入淺出的策展方法,吸引普羅大眾市民走進中國書畫的世界。最近,藝術館第六次獲贈中國當代藝術大師吳冠中的作品作永久收藏,他們和吳冠中又有何淵源?
【Now新聞台】強颱風山竹襲港,香港多個地區災情嚴重,有屋苑停水停電。新界的居民在颱風過後的工作日,上班成為另一個「災難」。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指政府防備工作「卓有成效」,然而不肯宣布停工一天則連日受到責難。有社區設施被嚴重破壞,居民決定「自己社區自己救」。
【Now新聞台】明報前圖片編輯張景寧,亦是攝影部的主管,入行逾三十年,上半場拿著鏡頭跑在採訪前線,下半場在幕後決定每天的頭版圖片,和香港人一同見證時代起落、人情世事。他相信影像比文字更能說故事,心願是讓攝影記者受人尊重,他眼中的新聞攝影是甚麼?
【Now新聞台】區議會選舉在明年舉行,選舉管理委員會提出新的選區劃界建議,隨著人口增加,新增了不少新選區,為了開拓版圖,政黨紛紛落區「插旗」,爭取市民支持。民主派面對資源貧乏的困境,有政黨主打規劃議題;而建制派政黨面對民主派挑戰,一早派人落區服務。今集《經緯線》會去到屯門及元朗兩個建議的新選區,看各黨派如何磨拳擦掌爭取一席位。
【Now新聞台】區議會選舉在明年舉行,選舉管理委員會提出新的選區劃界建議,隨著人口增加,新增了不少新選區,為了開拓版圖,政黨紛紛落區「插旗」,爭取市民支持。民主派面對資源貧乏的困境,有政黨主打規劃議題;而建制派政黨面對民主派挑戰,一早派人落區服務。今集《經緯線》會去到屯門及元朗兩個建議的新選區,看各黨派如何磨拳擦掌爭取一席位。
【Now新聞台】剛剛退休的明報前圖片編輯張景寧,入行三十年,上半場拿着相機鏡頭跑在採訪前線,下半場在幕後決定每天的頭版圖片。他眼中的新聞攝影是怎樣?
【Now新聞台】《經緯人.物誌》主角老人科專科醫生區結成,以筆名區聞海寫作而為人熟識。1980年代在美國醫科畢業回港,去年底在工作超過30年的在醫管局退休後,擔任中大生命倫理學中心總監。 自小文理兼備的他,如何將他多年來的所見所想,帶到新崗位上,在社會推廣生命倫理的討論和研究?
【Now新聞台】香港擁有超過 260個島嶼,連同香港島、九龍及新界,海岸線總長超過一千公里。不過,近年不少海岸都被垃圾圍堵,特別是一些海灣區域。有環保團體做過統計,發現本港海洋垃圾,佔了一半是廢棄塑膠。今集《經緯線》會看看這些垃圾從何而來?怎樣影響海岸生態環境?
【Now新聞台】區結成醫生以筆名區聞海寫作而為人熟識,他在醫管局退休後,加入中大生命倫理學中心,他的行醫和寫作經驗,如何幫助到他?《經緯人.物誌》有區醫生的故事。
【Now新聞台】有人形容,廣東話是漢語的活化石,當中不少發音和用字,都保留了中古漢語的特色。絕大部分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都以廣東話為母語,不過,在「兩文三語」大趨勢下,有人擔心廣東話被矮化,甚至被淘汰,旋即引起坊間一股撐粵語風潮。究竟廣東話在香港面臨的危機有多大?想撐粵語又應該如何做?今集《經緯線》會同大家打爛沙盆問到篤。
【Now新聞台】跳繩11 年的劉盼晞,自小喜歡運動但不愛讀書,中二時因為成績太差而索性停學,但他堅持練繩,一心想走運動員之路,今年更代表香港在世界跳繩錦標賽中勇奪男子組冠軍,力壓歐洲、內地等多個地區的對手。《經緯人. 物誌》會看看,跳繩對20歲的劉盼晞有多重要,如何改變了他?
【Now新聞台】離開故居,遠走德國,為理想,也為生活。新生活,如何過?今集 《經緯人.物誌》訪問由北京移居德國柏林的藝術家孟煌,講述他離開北京到柏林定居的經過。他的作品不少都與已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有關,劉曉波離世、他的妻子劉霞獲准出國,如何影響他的創作?
【Now新聞台】從土瓜灣落山道,轉進美景街,再轉入美光街,短短三分鐘步行距離,已有六間自助洗衣店,只因樓上的劏房和套房,僅夠容身,容不下洗衣機。這些無休止的店舖,不單解決基層生活需要,甚至變成小孩子的樂園,還造就周邊的商機。《經緯線》記者一連數天流連洗衣店,在此起彼落的滾桶聲中,聆聽他們的故事。
【Now新聞台】從土瓜灣落山道,轉進美景街,再轉入美光街,短短三分鐘步行距離,已有六間自助洗衣店,只因樓上的劏房和套房,僅夠容身,但容不下洗衣機。這些無休止的店舖,不單解決基層生活需要,甚至變成小孩子的樂園,還造就周邊的商機,《經緯線》記者一連數天流連洗衣店,在此起彼落的滾桶聲中,聆聽他們的故事。
上一頁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