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領導的督導委員會,完成區分醫療及美容程序的檢討,建議所有注射,包括透明質酸、肉毒桿菌等,以至漂牙程序,須由西醫或牙醫進行。美容院若違規進行醫療程序,會被視作無牌行醫。
經過接近一年的檢討工作,政府檢討私營醫療的督導委員會公布,將來多種高風險的美容服務會被列為醫療程序,須由醫生進行。
包括注射美容,將藥物或物質打入身體,如透明質酸、肉毒桿菌、美白針、高濃度血小板血清等,磨皮、嫩膚、高壓氧療程、漂牙程序,都要由醫生進行,但紋身及穿耳就可繼續由美容師做。
衞生署會將相關的醫療程序清單發給全港2000多間美容院,政府指,日後美容院或醫生違規都要負責。
美容院違規在醫務條例是無牌行醫,醫生則是醫生專業守則。不少坊間美容院將顧客轉介給醫生時,拒絕透露醫生姓名,但日後將不准這樣做。
至於洗腸,由於有一定風險,委員會認為要加強監管,但具體做法仍要研究。
最具爭議的激光、彩光、射頻等能量輸出儀器,高永文承認,不可以簡單劃分是醫療還是美容,當局會先諮詢國際專家,明年向立法會提建議,全面立法規管這些儀器。